《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20年04期 390-394   出版日期:2021-01-28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磷霉素(R)-1-苯乙胺盐合成工艺的优化


磷霉素(R)-1-苯乙胺盐是磷霉素类药物的关键中间体,包括磷霉素钙、磷霉素钠以及磷霉素氨丁三醇[1-3]。磷霉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通过与细菌烯醇丙酮酸转移酶不可逆结合,抑制其活性,阻断N-乙酰葡糖胺和磷酸烯醇丙酮酸合成N-乙酰胞壁酸,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广谱抗菌作用[4-5]。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流行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6-8],磷霉素抗菌机制独特,交叉耐药少,对于多种临床重要耐药菌仍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再度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9-10]。原研工艺采用Glamkowski合成法,进行手性拆分生产磷霉素(R)-1-苯乙胺盐,收率达32.5%,该工艺存在混旋盐拆分过程操作繁琐、能耗大,拆分技术不易掌握,收率不稳定等问题[11-12]。近年来有文献相继报道了以钨酸钠或钼酸钠催化顺丙烯膦酸-(R)-(+)-α-苯乙胺盐环氧化合成磷霉素(R)-1-苯乙胺盐的工艺,收率在28%~30%,该类工艺解决了混旋盐拆分繁琐的问题,但收率并没有提升,且使用的催化剂存在回收困难,残留严重等问题,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13-15]。本文在上述基础上,以过氧树脂为载体,负载钨酸钠制备成高分子手性环氧催化剂R(图1),经验证具有良好的性能,并且能够多次重复套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以顺丙烯膦酸为原料,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原料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时间作为影响因素,收率、光学纯度作为评价指标,找到了最佳的合成方案[16-18],解决了催化剂回收困难问题,提高了反应收率[19-21];采用红外光谱,光学纯度分析,液相色谱法联用蒸发光散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ng detector,HPLC-ELSD),核磁共振氢谱(1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对其进行质量分析[22-23],该方案制备工艺简单、稳定、质量可控,适合用于工业化生产[24-25]。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1.1.1 仪器 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旋转蒸发仪RE-52C;ZF7三用紫外分析仪;RY-1熔点仪;AuTopolIV(365 nm);AgilentCary630;Agilent1260Ⅱ。1.1.2 试剂 顺丙烯膦酸,(R)-(+)-α-苯乙胺,乙醇,质量分数30%双氧水,水合钨酸钠、Na2HPO4,以上(湖北迅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过氧树脂[赛乐成尔(武汉)科技有限公司]。1.2 实验内容1.2.1 催化剂R的制备 称取50.0 g水合钨酸钠加至1 0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500 mL纯化水搅拌至溶清,缓慢滴加50 mL的H2SO4(6 mol/L),得白色乳浊液,再滴加4.0 mL磷酸溶液(质量分数为85%);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过氧树脂50.0 g,剧烈搅拌并升温至60 ℃,反应8 h后降至室温,减压抽滤,滤饼用大量纯化水洗至滤液为中性,然后再用100 mL无水乙醇淋洗2次,将滤饼转移至鼓风干燥箱50 ℃至无减重,得亮黄色固体85.2 g,催化剂负载量为70.4%。1.2.2 顺丙烯膦酸-α-苯乙胺盐的合成 用量筒取50 mL(0.164 mol)顺丙烯膦酸溶液,加至250 mL三口瓶中,补加70 mL乙醇,匀速搅拌;缓慢匀速滴入(R)-(+)-α-苯乙胺21 mL(0.164 mol),控制温度低于40 ℃;滴加完毕,40 ℃恒温快速搅拌反应1.5 h,于零摄氏度以下抽滤,滤饼用环己烷(50 mL)洗涤3次,转移至鼓风干燥箱50 ℃至无减重,得灰白色固体38.72 g,收率97.1%。1.2.3 磷霉素(R)-1-苯乙胺盐的合成 在250 mL三颈瓶中,加入上步骤全部产物固体38.72 g(0.148 mol)的顺丙烯膦酸-α-苯乙胺盐和120 mL乙醇,搅拌并升温至45 ℃,直至固体全部溶清;在搅拌的条件下慢慢加入催化剂3.0 g(相当于顺丙烯膦酸质量的15%),Na2HPO4 0.12 g(相当于顺丙烯膦酸质量的6‰),然后用恒压滴液漏斗慢慢滴入质量分数30%的双氧水23 mL(0.197 mol),控制滴速约5秒/滴。滴加完毕,升温至65 ℃恒温反应3 h,趁热抽滤,回收催化剂,滤液送至冰箱冷冻析晶5 h,再次抽滤,滤饼送至鼓风干燥箱50 ℃干燥至恒重,得白色结晶状固体22.1 g,收率53.8%。m.p.137~139 ℃;[α][20365]+24.8°(c3,DMF)[文献[11]:收率32.5%,m.p.132~134 ℃;[α][25405]+18.7°(c3,DMF)];1HNMR(400 MHz,D2O)δ:1.19~1.20(d,J=4.0Hz,3H,CH3),1.35~1.37(d,J=8.0Hz,3H,CH3),2.64~2.69(d,J=10.0Hz,1H,CH),3.01~3.08(m,1H,CH),4.23~4.27(m,1H,CH),7.19(s,5H,ArH);IR(KBr)v:3 178.11,1 626.66,1 534.58,1 148.40,1 046.68,908.79,847.08,772.83,700.52 cm-1。2 结果与讨论2.1 工艺条件的优化2.1.1 磷霉素(R)-1-苯乙胺盐的合成单因素试验 经过大量预试实验,发现顺丙烯膦酸与(R)-(+)-α-苯乙胺的物质的量之比、成盐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对磷霉素(R)-1-苯乙胺盐的合成试验结果影响较明显;因此,以顺丙烯膦酸与(R)-1-苯乙胺的物质的量之比(n1∶n2)、反应温度(C)、催化剂用量(B)、反应时间(A)作为单因素考察条件,按上述实验内容进行试验,以收率(Y)和光学纯度(ee%)作为参考指标,探索该反应的较为合适的条件。单因素试验因素及试验条件见表1,实验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反应时间在2~3 h、催化剂用量在10%~20%、反应温度在55~65 ℃、原料顺丙烯膦酸与(R)-(+)-α-苯乙胺物质的量比为1∶1.0~1∶1.5之间时,产率较高。考虑综合成本,顺丙烯膦酸与(R)-(+)-α-苯乙胺的物质的量比采用1∶1.1~1∶1.3作为最佳范围。2.1.2 磷霉素(R)-1-苯乙胺盐的合成正交试验设计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收率(Y)、光学纯度(ee%)作为考察指标,选择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表L9(34)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为了使试验数据的分析准确度进一步提高,随机设置各因素水平,用来安排正交试验设计的因素与水平,具体见表2。2.1.3 工艺条件优化的分析 此步所有条件及操作不变,原料为第3步所得。实验结果见表3。以50 mL母液(含顺丙烯膦酸20.0 g)为原料,按照1.2和表2的条件进行L9(34)正交实验,分别测定产品收率和对映体过量百分率e.e.值,进行多指标综合评分。在合成物质纯度较高的条件下,产率是合成条件优良与否的主要评价指标,因而设权重系数为0.7,e.e.值越低,则表明产物的光学纯度越低,所以设权重系数为0.3。以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表4和表5。以综合评价为指标,在实验选取条件的范围内,以A、B、C、D四个因素作为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无Sig.值和F值,D项的Ⅲ型平方和为0.137,远小于其他3个因素,所以将D因素作为误差项分析,不列入变量范围,再次进行方差分析,得到表5结果。将D因素作为误差项进行分析,A、B、C三项的Sig.值分别为0.02、0.03、0.01,均小于0.05,可认为因素A、B、C对综合评价的影响显著,即反应时间、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对综合评价指标影响显著,且影响强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的用量;顺丙烯膦酸与(R)-(+)-α-苯乙胺的物质的量之比对综合评价指标几乎没有影响。根据极差分析结果和方差分析结果以及从节约成本、提升光学纯度等方面来判断,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A3B2C3D1,即反应时间3.0 h,催化剂用量质量15%,反应温度65 ℃,顺丙烯膦酸与(R)-(+)-α-苯乙胺的物质的量为1∶1.0。2.2 催化剂R活性验证参照实验1.2.3,以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即反应时间3.0 h,催化剂用量质量15%,反应温度65 ℃,顺丙烯膦酸与(R)-(+)-α-苯乙胺的物质的量为1∶1.0)进行重复性实验,并将粗品以质量分数80%乙醇-水溶液精制,烘干得产出精品经HPLC检测纯度达99%以上视为合格,其中催化剂R经重复利用5次。实验结果见表6。根据表6数据可知,该步反应平均收率为48.7%,催化剂R重复套用5次,其催化活性基本上保持一致,很好的解决了催化剂难以回收的问题。3 结 论本研究在原研工艺Glamkowski合成法的基础上,综合了近年来以钨酸钠或钼酸钠催化顺丙烯膦酸-(R)-(+)-α-苯乙胺盐环氧化合成磷霉素(R)-1-苯乙胺盐的工艺,通过修饰催化剂并改变投料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温度等实验因素,找到较优反应条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L9(34)],以产率和光学纯度为考察指标,利用综合评分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可知,反应时间3.0 h,催化剂用量15%,反应温度65 ℃,顺丙烯膦酸与(R)-(+)-α-苯乙胺的物质的量为1∶1.0为磷霉素(R)-1-苯乙胺盐的最优合成条件。通过对上述条件的优化,以顺丙烯膦酸为原料制备磷霉素(R)-1-苯乙胺盐的综合收率达47.3%,与现有工艺(30%~35%)相比有所提升,并解决了催化剂难以回收的问题。此合成路线具有经济、易操作的特点,且易于实现工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