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年04期 98-100   出版日期:2010-04-30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风景园林建筑教学中平衡思维的培养与运用何成,



风景园林既是艺术又是科学,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学科,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艺术创意,这就意味着它们在风景园林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都是不能偏废、不可或缺的\[1\],怎么将这些知识融合,并使之成为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当代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改革与探索目标与方向。
1风景园林教育与平衡思维目前风景园林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学生学习完多门课程后,很难将各科知识整合成一个系统,综合应用各方面知识解决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各门课程按照各自的教学思路和方式进行,缺少一个知识整合的过程,并且重知识传授轻思维培养,重单一课程讲授轻多课程穿插讲解,重内容传授轻框架建构。风景园林教育一开始就应该给学生传授一种整合知识、平衡思考的观念,其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具有综合协调能力专业人才。因此,在专业教育中,平衡各方面知识与能力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平衡思维就是以一种发展的、互动的、整合的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和事物之间的有规律的联系\[2\]。平衡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四点,即动态、相等、稳定和变化。平衡是绝对运动又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表现在各个方向上受的作用是相等的,但这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平衡总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中发展变化。平衡思维重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它强调一种整体和谐的观念,追求相对稳定的状态。依据2005年颁布的风景园林教育宪章,风景园林教育应培养学生在根植于人类传统和自然系统认知基础上进行环境设计,形成概念、协调关系和创造作品的能力\[3\]。可见,协调能力的培养已经是专业教育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科学与艺术的平衡,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的平衡,知识与能力的平衡,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平衡等,这些都是风景园林教育的内在要求。
2建筑设计教学与平衡思维据统计,国内大部分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都开设了建筑设计或园林建筑设计等课程,建筑教学已经成为风景园林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成熟的地方,比如建筑设计课程应重点培养什么能力与素质?特别是对于风景园林专业来说,怎样形成自己的特色?怎样更好的服务于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这些都有待深入探讨与研究。
2.1必要性研究在建筑设计教学中,面对设计问题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学生常常不能将已学的知识系统化并有效的指导设计,喜欢把问题拆开求解,习惯把设计课看成一门单独的课程,做建筑设计往往只从建筑本身寻找答案。例如做空间设计,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是学生对可见的建筑构件与空间的关系考虑较多,常常忽略了社会、地域文化、心理、时间等一些不可见因素对空间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隐藏着正确的设计方向。对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来说,建筑设计教学并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更内在地培养观念、设立思考方法,使纷杂多变的现象能够在思想里联系起来的过程\[4\]。对于平衡思维的培养,建筑设计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建筑设计考虑的因素基本上覆盖了技术、艺术、文化等各个方面,解决设计问题就是平衡各种需求与关系;另一方面,建筑设计在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中一般作为专业基础课,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才刚开始接触设计,对设计充满热情,思维也比较活跃,基本上没有思维定势,是培养设计思维的最佳阶段。2.2教学思想的改变教学方式要有所创新,教学思想必须有所突破。首先,要改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思想,加大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能力的培养。目前建筑设计教学思想有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就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的悟性,认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且可以打破老师的权威和思维定势,当然这些想法是值得肯定的。然而,问题就在于,刚刚接触设计的学生,还没有掌握初步的设计思维和方法,很难快速领悟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方法,没有常规设计思维就不存在突破。所以,一开始就要注重设计思维的培养,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的思维例如平衡思维,教学中应有意引导学生多维度考虑设计问题,平衡各种设计限制条件,然后通过理性分析、比较研究得出一个答案。设计教学实际上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又不让他们的思维过程机械化以至于不能产生独创性的想法\[5\]147。因此,新的教学思想应该注重常规思维与个性的平衡,基本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平衡,知识积累与知识创新的平衡。其次,应正确认识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其目的是为设计服务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例如结构及构造知识并非设计完成后才考虑的技术因素,它不仅是检验设计方案有无可实施性的工具,也是提高设计水平,培养创新意识的思维要素,是设计创作的思维源泉。我校2006级园林专业学生在一次游船码头设计课题中,部分学生能够运用发散思维,将结构和建筑空间、建筑造型有机的融合,A同学将建筑功能藏于拱结构之中,产生新的内部空间和建筑造型(见图1),第4期何成,等:风景园林建筑教学中平衡思维的培养与运用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2卷
B同学运用螺旋楼梯将地面和休息平台巧妙结合,图1学生作业:游船码头设计创造出新的建筑形式和空间(见图2)。这时候结构和构造知识已经变成一种思维,已经成为拓宽设计思路,是创造新形式的设计手法。
图2学生作业:游船码头设计2.3教学组织的探索目前建筑设计教学组织主要有一对一讨论式和多人评图式,为了方便组织和保证教学进度,往往是几轮草图和草模后完成最后成果图。这种设计过程定势在很多建筑院校都是连续几年的简单重复,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学生拿出成果来跟老师讨论,学生需要考虑什么往往没有引导,这就很容易造成一部分学生避难就易,产生思维惰性,最后造成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变设计建筑为设计图纸,明显的现象就是赶图和大量缺乏深度的设计。另一方面,目前的设计教学和设计创作往往过于强调解决问题而不是协调关系,过于强调问题本身而不是问题之间的关系,这就造成了设计中常常会顾此失彼,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出现一堆新问题。教学组织要突破,首先需要平衡不同专业的教师搭配。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不但要有很强的设计热情,而且要合理搭配,应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指导同一个设计。不同老师的看法,客观上可以引导学生不同的设计思维,促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协调不同意见,平衡思考设计问题和设计建议。其次要平衡设计过程和教学过程。教学按照设计过程组织和安排进度有其合理性,不过也要注意建筑创作过程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解题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反复协调关系的过程。目前一些院校存在这样一种教学进度安排,即几周完成平面图,几周完成立面图,几周完成剖面图等,这样将建筑设计分割成几块,学生忙于画图而不是设计,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建筑失去兴趣,也违背了设计的本质。其实,不同的图纸并不存在一个逻辑顺序,也不存在一个时间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设计进度调整教学进度,保证每位同学的教与学是相对平衡的,因为设计过程本身就不能一刀切,这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很多优秀的建筑师用实践证明了设计并不一定要从总图或平面开始,很多时候可能是从材料、结构等开始思考或提出概念,也可能是平面、立面、剖面等同时考虑。设计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草图来记录或分析,下面两幅作品选自设计师笔记,一幅是利用光影立面和剖面来分析空间与光线的关系(见图3)[6]96,另一幅是将局部的平面、立面、透视图相结合来表达空间与界面的关系(见图4)[6]71。图3空间与光线图4空间与界面相对于最后的图纸,这些分析草图往往更接近设计的本质,特别是多因素设计分析和解决方式比较研究,例如空间与光,空间与结构,空间与经济,空间与材料等分析研究。2.4教学考核的多样性教学考核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重点和时间的分配。目前主要的考察方式是上交图纸和模型,这种方式很容易滋生赶图和拖图的现象。其实,设计成果不单是图纸和模型,这些并非设计的全部,它们也不能清晰地反映建筑的建造过程及人在建筑中的感受。要改变考核方式,首先,应改变学生对设计成果的认识,引导学生不是为了图纸而设计,而是为了设计而通过图纸表达。其次,应该加大对设计过程的考核,重视对现有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调研,强调多因素设计分析和解决方案比较研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设计。考核内容应不断更新,设计不仅是解决某些局部问题,更重要的是平衡各方面关系,不但要解决功能、交通、采光、通风等建筑本身的问题,还需要平衡建筑与环境、社会、经济、技术、生态等方面的矛盾。总之,教学考核要做到设计与图纸的平衡,过程与内容的平衡,建筑本身与外界影响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教学的方向,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能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3建筑创作与平衡设计建筑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建筑创作能力,建筑创作其实就是一个平衡各种设计元素、协调各种需求、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的的过程,也是一个改造或打破旧秩序,建立一种新平衡的过程。分析事物时,如果发现它存在不平衡因素和现象,即使它表面如何“稳定”,也难以掩盖不平衡的本质,该事物必然存在问题;当我们找出使事物得到平衡的因素后,则所存在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7\]。强调悟性与个性让设计变得扑朔迷离,设计应该有自身的生成规律和生存法则。创作初期,只有平衡考虑各种限制因素,才有可能发现潜在的问题与矛盾,才能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一个优秀的设计要能在某种程度上考虑到所有的限制条件,并达到一种可以接受的平衡状态\[5\]105。
4小结大学本科教育是专业基础教育,虽然划分了很多的学科与专业,但这不是人才发展的阻力,而是促使人才平衡发展的动力。学科的划分是人为的,并非必须遵守的客观法则,多学科融会贯通才是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风景园林教育就是一种平衡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平衡发展的人才,创造和谐的人类生存环境。(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平衡思维的培养一直会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在风景园林专业建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平衡思维的具体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