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年11期 8-10   出版日期:2009-11-28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人才学与成功学的比较



人才强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总结古今中外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人才强国的战略决策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首次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实现了新的战略转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指出,“创新人才工作的理论、机制和方法”。人才学作为一门学科要不断发展,就需要汲取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理论、观点和材料。笔者谨就人才学和成功学的比较研究,对发展人才学做出一些阐明和论述。一、人才学的发展历程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造就大批又红又专的人才成为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迫在眉睫的任务。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这样就把人才问题作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突出地提了出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79年人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脱颖而出。人才学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理论建构、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3个阶段。1980年下半年,叶忠海等人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开系列讲座,在系列讲座的基础上成为选修课,然后再成为必修课,同时撰写了我国高校首本《人才学讲义》(1981),于1983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即《人才学概论》。1983年,中国人才研究会在哈尔滨召开人才学学科理论体系讨论会,会后编写出版了由王康、王通讯主编,叶忠海等7位专家执笔的《人才学基础》(1987),这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1988年7月,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教学研究分会成立。1989年在上海召开了人才学教学大纲讨论会,1990年叶忠海主编的《普通人才学》出版,构建了由总论、人才成长过程、成材主体的创造实践和社会的人才开发4部分构成的理论体系。这是人才学的理论建构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人才学和人事工作的关系日益密切。一方面,人事工作需要寻找科学化、民主化的途径,另一方面人才学要发挥在人事工作中的应用价值。1989年中国人才资源研究所由国家科委转到国家人事部,其他省市的人才研究所有的也相应地发生隶属关系的改变,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结合的标志[1]。人才学服务人事,首先是人才预测与规划。1989年,中国人才研究会改选,当时的人事部部长赵东宛在讲话中提出的人才研究三大任务之一,就是在摸清现有人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和参与制定我国1991-2000年各类专门人才发展战略。其次是人才测评。较早研究的是陆红军,他出版了《人员素质测评》(1985)和《各类人员测评实例》(1986)。1993年中国人才研究会成立了人才素质测评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人才素质测评和管理技术高级研讨会。人才学服务人事,还包括关于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的研究,以及为跨世纪人才工程服务等。人才学服务人事,侧重于宏观的政策研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企业开始成为经济运行的主体,人才学如何服务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当时的中国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为代表,一些人才研究者把精力投入到人才咨询业上来。此外,人才学理论成果广泛运用于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项目中,如“中国东南部丘陵山区人才开发与教育改革的综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山西沿黄十九个县人才开发研究”(山西大学等),“三峡库区人才资源开发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等。这是人才学的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阶段。2003年12月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后,人才学的发展进入人才强国战略实施阶段。康平主编的《中国国家发展战略》认为,人才强国的内涵具体说有五个方面,人才资本优先积累战略,人才素质全面提升战略,人才价值资本化战略,人才结构调整战略,人才管理制度改革战略[2]。第11期丁进:人才学与成功学的比较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1卷
二、成功学的由来以及在中国的传播最近20年来,成功学方面的书籍持续热销,大中型新华书店往往设有成功学的专柜。与此同时,成功学方面的培训也十分流行。成功学的创始人是拿破仑·希尔博士。梁理文认为,成功学这个名词最早出项在拿破仑·希尔作品的中译本中,随着拿破仑·希尔的著作在国内的传播,“成功学”这个名词也逐渐在国内流传开来[3]。笔者在《拿破仑·希尔传》中读到,拿破仑·希尔在1921年曾经创办函授课程,课程名称叫做“成功的科学”(The Science of Success)[4]。拿破仑·希尔(1883-1979)20岁时以记者身份采访当时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卡内基交给他一项任务,采访、研究成功人士,总结他们的成功规律,给人们提供精神指导。在以后的20年中,拿破仑·希尔先后对16000多人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包括从总统到商人在内的政界和工商界的500多位成功人士,从他们的经历中归纳出17项成功规律。拿破仑·希尔的处女作《成功定律》1928年问世,立刻成为家喻户晓的畅销书。成功学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戴尔·卡耐基,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语言的突破》、《人性的光辉》和《快乐的人生》等。成功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记录了中国人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以后积极追求成功的心路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萌芽、推广和发展3个阶段。萌芽阶段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成功学”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出现的,但是拿破仑·希尔、戴尔·卡耐基以及其他成功学方面的书籍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被介绍进来了。成功学书籍浩如烟海,根据笔者的不完全检索,拿破仑·希尔的巅峰之作《思考致富》1988年就在湖北出版,中译本名为《人人都能成功》。在此前后出版的还有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和丹尼斯·维特莱的《成功心理学》。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放的中国市场出现了两个新生事物,直销和人寿保险推销,这两种营销手段和营销品种都需要大规模招收和培训推销员。培训师大都受过成功学的训练,他们也会向学员推荐成功学书籍。接受过成功学洗礼的人们,不管是否留下来从事直销和人寿保险推销,都得到了一些以往他们从未留意过的观念,了解到“人人都能成功”的理念以及非智力因素在个人成功中的作用。成功学在中国的推广阶段,表现为“成功学”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1998年南京还开办过成功学培训学院。1999年4月,湖北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成功》月刊。以此为标志,成功学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发展阶段。一方面国外的成功学也在发展中,一是安东尼·罗宾的神经语言成功学的传入,主张调节人的思维和语言,从而控制情绪和命运。二是丹尼尔·戈尔曼的《情绪能力》掀起了“情商”浪潮,罗伯特·T·清崎的《富爸爸,穷爸爸》提出了全新的“财商”概念。三是史蒂芬·柯维《高效能认识的7个习惯》、《领导者准则》等著作相继出版,他的研究特别重视理性的分析和理论的建构,与中国传统儒家哲学和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另一方面,成功学悄悄走进了大学校园。2000年烟台大学一批成功学爱好者在全国率先成立大学生的成功学协会,但是影响不大。2000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开设了个人成功学选修课,这在高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课程推出后受到学生的欢迎,学校在选修课的基础上组建了成功与创业训练中心,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成功学培训。北京大学学生组织“新经济成才促进会”2001-2002学年邀请来北大讲学的嘉宾就包括多名成功学专家,演讲内容有神经语言成功学、潜能开发、应用心理学等。大学作为主流文化的承继者和未来精英的集中地,成功学的引入对于成功学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三、人才学与成功学的区别人才学是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雷祯孝、蒲克在《人民教育》1979第7期发表《应当建立一门“人才学”》以后,经过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人才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较快,成绩显著。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已经公开出版的人才学著作有700多种,其中人才学基础理论著作约100多种[5]。同时人才学登上了大学讲台,培养了若干批研究生。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约有220多所高校开设人才学课程[6]。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11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将人才学列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下的三级学科,学科代码为630.5520。成功学并不是一个学术意义上的名称。梁理文认为成功学是关于成功方法的一种统称,“泛指各种激励成功动机、探索成功方法、总结成功经验的书籍和培训活动”[3]。拿破仑·希尔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坚持了长达20年的研究,使得成功学问世伊始就带有科学的成分,但是他的结论依然染上了浓烈的主观色彩。如17项成功规律是怎么归纳出来的,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在17项成功规律中,每一项的权重怎么确定?拿破仑·希尔以后的成功学专家们发展了其理论激励性的一面而忽视了科学性的一面,使得成功学长期处于前学术状态。四、人才学与成功学互为借鉴人才学和成功学的基本理念相似,人才学认为“人人都能成才”,而成功学认为“人人都能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完善用人机制,发挥人才作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培训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才开发能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方面做出贡献,成功培训也能为此做出努力。人才学与成功学互为借鉴。成功学持续升温,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心理背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30年,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急剧变革时期,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催动着人们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变革,成功学现象就是这个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成功学经久不衰,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她迎合了人们的成就需要。成功学对人们的影响,与其说是在成功的方法上,倒不如说是在成功的观念上。成功学的核心精神是激励人们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去追求个人方面的成功,同时并不排斥团队合作,拿破仑·希尔关于成功的17项规律中,就有3项与团队合作精神有关。成功学的发生发展,是从对个人的发展指导逐步走向系统化、专业化的过程。人才学长于宏观的政策研究和人才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个人利益的尊重,个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就业辅导、生涯规划、心理指导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学可以在指导个人成长、成功、成才方面有更多的发展空间[7]。另外,以成功学为代表的励志,“作为发达国家一个已然成型的产业,其经营理念、包装手段、推销技巧等方面是我们目前还望尘莫及的,有不少值得参考和学习之处”[8]。成功学的著作大都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感染人、鼓舞人的力量。戴尔·卡耐基的《语言的突破》是一本指导人们提高演讲能力的书,读起来趣味盎然,生动活泼。盲人作家吉姆·史都瓦在《成功是一种态度》中这样写道:“所有曾经存在于我们心中的想法,就像是种子,若我们愿意浇水、施肥、培育它们,它们就会日渐茁壮成长,落实在我们真实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思想的种子,这是人类的本性,人类借此思考、想像,并勾画出一些不存在的事情。拥有种子并不稀奇,但是能够真正将自己的想法当成种子,全力培育他们的人就不多了。”读到这段富有哲理的文字,哪个热爱生命的读者,能不怦然心动?!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科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幸福,成功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对人才学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