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8年05期 36-39   出版日期:2008-05-31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终结话语霸权倡导平等对话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日趋明显,但毋庸讳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与党和人民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话语霸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话语霸权指的是语言的专制、暴政、封闭和保守,它只承认某一类话语而否认其他话语的正当性与合法性[1]。为了避免理解上的歧义,可以把话语霸权简单地定义为教师独霸话语权。应该说,这是高校所有课程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话语霸权,较之其他知识性课程教学中的话语霸权,更具危害性,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人的灵魂的。话语霸权只能塑造专制的品质和畸形的思想。现代社会最根本的元素是民主,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在平等交流与沟通的双向互动中,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因此,话语霸权长期困扰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使其顿失亲和力和感染力,进而失去针对性与实效性。笔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阵地的长期坚守者,也常常为自己的话语霸权而感到羞赧和不安。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话语霸权进行透析,找出症结之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并彻底根治之,具有重要意义。一、话语霸权现象之种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人的灵魂的锻铸和高尚情操的培养,理应具有民主精神。所谓民主精神,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地位平等,实现双向互动。应该说,在现实课堂上,这种精神一般都能得到很好的贯彻。然而,瑕不掩瑜,话语霸权的现象并未杜绝。其主要表现是:其一,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维护权威。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粗浅的理解,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来维护理论的权威。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具有无可辩驳的真理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得以理服人。这个“理”,就是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真实的道理。但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理”,或从根本上讲不清这个“理”,而无条件地要求学生接受某种结论。譬如,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缺乏深刻的理解,只有概念化的讲授,而无条件地要求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是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基本观点。再譬如,对唯物史观缺乏深刻把握,对现实问题,特别是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出现的一些新特点不能作出科学回答,只是通过片面的分析,简单地灌输“两个必然”的基本结论。二是教师利用优势话语权把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强加给学生,维护教师的权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根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实际,主要是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应该说,思想政治课教师都或多或少地在做这个工作。然而,有些教师在评论时政和批评学生中的不良现象时,不了解实际,不知道学生的所思所想,不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与学生平等地沟通,而是利用自己的话权优势对学生进行“教育”,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总之,在教育教学中听不到任何别的声音。其二,教师单方面的信息输出,即“满堂灌”。灌输是必要的,没有灌输,马克思主义不会自动地“入脑”。但“满堂灌”是错误的,“满堂灌”是“一言堂”,“一言堂”是一种语言专制。一堂课,从头到尾是老师的独白,没有师生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独白和学生的沉默构成了当前教学活动的基本图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讲得难受,学生听得痛苦,效果自然不会好。其三,用简单的方式增强其“吸引力”。不可否认,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是不大的,旷课、上课睡觉或看别的书或做其它的作业等现象比较普遍。无奈之际,有的教师便用上了萝卜加大棒。所谓萝卜,即允诺学生通过考试即可获得学分。这是一种简单至极的方法,通过考试并非难事。所谓大棒,即教师以作业和考试等评价手段来强化和延伸自己的优势话语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分,当然可以通过考试来获得。必要的考试还是得有。问题在于,我们一些教师面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状况而束手无策,只好把作业和考试奉为圭臬,而自己则俨然是知识的裁判者和真理的化身,听不得任何非“正统”的声音。这样,语言的专制就可能演化为思想的专制。而且,这些作业和考试缺乏针对性,严重脱离实际,使学生陷入无以表达的无助之中。以上种种现象表明,话语霸权是以剥夺学生的话语权为前提的,其后果是严重的。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感到索然无味和压抑。更重要的是,没有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学生会感到苦闷,会失去自尊与自信,从而对民主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培育造成障碍。第5期张三元:终结话语霸权倡导平等对话——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0卷
二、话语霸权产生之根源话语霸权的产生有其深刻而复杂的根源。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因素。从客观上讲,话语霸权是传统施教方式的固有特征。“师道尊严”就是话语霸权深刻的社会基础。同时,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考试模式,无疑强化了这种基础,“知识——权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未根本改观。因此,教师的话语霸权由来已久。在现实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局面和严峻的挑战,或者说,现实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越来越难讲,这是人所共知的,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差别真有如云泥。正因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才显得格外重要。这既是一种制约和阻力,更是一种动力和责任感。但这却成为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行话语霸权之实的借口,这是没有道理的。因此,话语霸权的深刻根源在主观上,在于教师本位思想作怪。当然,必须看到,话语霸权绝不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本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何尝不希望在一个和谐互动的情境之中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话语霸权往往产生于不自觉之中。首先,理论修养有欠缺,即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教育教学中,必须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特质,如果忘记了这一点,就丢掉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和“魂”。但是,我们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其政治性,而忽视了科学性。殊不知,政治性是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的。离开了科学性,政治性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点不讲清楚,就必然导致话语霸权。其次,丢掉了教育教学的根本——人。有人说,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这话是不错的,但如果把它作为确立教师本位的理由,那就错了。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的重点是学。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着学生进行。正是由于一些教师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模糊认识或方法不当,在教学中,师生被置于不平等的地位。学生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的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行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需要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等等,这些都有悖于教育的宗旨。再次,没有正确处理好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具有一般知识课程的共同特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它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更多地涉及到理想、信念、情感等灵魂上的东西。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以理服人,还必须以情感人。这个“情”,就是真诚,是友爱,是平等,是内在情绪的合理宣泄。付出一份情,收获一片爱。但在教学过程中,当我们忘掉了这个“情”,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剩下一个躯壳——说教,于是,除了表演,还是表演,冗长而乏味的表演。最后,教学方式简单。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是大班教学,师生互动有难度,教学组织上的难度可能远远大于“满堂灌”的难度。于是,有些教师就选择了最简单也最擅长的方式——单方的信息输出。有的教师可能会把责任推给学生,说教师的问话得不到学生的任何回应,于是,只能“满堂灌”了。对此,笔者深有同感。但扪心自问,这能怪学生吗?不能。在教师长期把持话语权的情况下,有时突然“权力下放”,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是很正常的。学生平等对话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培植,而培植需要时间。其实,学生渴望被重视,希望有表现的机会,而我们往往漠视了这种渴望。如果再深入地分析一下,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更深刻的原因,即有的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并非真懂真信,在课堂上不敢理直气壮,害怕学生的“诘问”与“诘难”。这与上述理论修养有关,但又有所不同。真懂不一定真信,真信却一定要真懂。真懂真信,这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否则,站在讲堂上,心虚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涉及到教师的信仰问题。三、话语霸权终结之路径终结话语霸权,是现代教学的内在要求。现代教学对传统教学的突破,就在于强调并重视教学双方的互动,破除话语垄断,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享受自己的话语权,从而通过对信息的频繁交换作出选择,最终达到满足教学双方各自的需要。因此,现代教学的基本精神是民主。终结话语霸权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经得起检验的,不怕辩论和质疑。马克思说过,真理好比一块燧石,受到的锻打越多,放射出来的光芒就越灿烂。只有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搞“一言堂”。民主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是各种思想、观点的大碰撞,在对比中选择,在辩论中升华。有的教师怕在课堂上过于“放开”会“收不拢”,这只能说是教师的功力不够,调控艺术欠佳。马克思主义最讲实事求是,敢于直面现实,从来不回避问题。马克思主义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的。学生思想中的问题,都来自于实际,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如果对此有所怀疑,那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没有真懂真信。现在,终结话语霸权,是时候了,而且路径也已经有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终结话语霸权。以人为本,这对教育者来说,在理论上不是问题。因为教育就是关于人的教育,在教育看来,以人为本是天经地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如此。但在思想和行动上,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师者的尊严,知识的权威,都要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拷打。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点:真懂真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懂,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把握。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深信不疑。只有懂,才能讲清理论,才能回答学生的质疑。只有信,才能理直气壮。只有真懂真信,站在学生面前,才是一根标杆。认真倾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实现内在精神世界的健康和谐,也就是说,是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为准则的。学生精神上的需要,只有学生自己知道。只有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才有可能知道他们的内在需求。“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学生要求在确定课程和教师的任命、晋升、解雇方面拥有一定程度的发言权。这一要求不是没有道理的。学生在学术方面可以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输入,这一点已得到事实验证。[2]”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一个声音是不正常的。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倾听,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了解别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倾听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的需要。只有倾听,教学内容才会有针对性;只有倾听,教学形式才会更加灵活。循循善诱。教师不是思想和言行的警察,而是引路人,是促进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如此。首先,教师要身为表率。教师的言行,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以深刻影响。其次,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分为二的基础上,要引导。引导,就是疏而不堵。不急不躁,水到渠成。再次,贴近学生,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用心培养。大学生是从小学生、中学生走过来的,自然对教师有一种敬畏心理,对知识权威有一种仰视的心态。因此,学生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需要慢慢培养。要用“心”培养,而不是用语言。要把学生当“人”看待,既做师生,也做朋友,亦师亦友,良师益友。布鲁布克在强调了学生的“发言权”后说:“有些教师并不赞成高等教育的这种‘民主化’。他们把自己看做是相互平等的团队成员,却不愿让学生享有同等的地位。[2]”学校不是等级制度的社会,而是民主的场所。民主意味着平等,平等意味着尊重。因此,真心相待,理解,尊重,平等,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谐的根本所在。持续激励。当一个人得到不断激励时,他的信心和潜能会处于激活状态,办事效能会大大提高。全球最富影响的“卡内基成功训练”的精髓就是激励——来自他人的激励和自励。在生活中,激励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动力。在教学中,激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激励的最大理由是信任,是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教师的鼓励,亲切,自然,充满感情,其力量远胜过千言万语。当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时,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称赞的点头,都可能点起激情的火焰。只有这样,才能建构充满活力的课堂情境。在这个建构过程中,正如美国教育学家、思想家W·Doll所说的,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其作用没有被抛弃,而得以重新建构,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情境共存”[3]。因此,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实效性的根本。当代哲学诠释大师伽达默尔(H·Gadamer)说得好:“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4]”当然,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譬如,最得意的表现,最娴熟的技巧,最有心得的内容,等等。但是,对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这一点失去又算得了什么。教师应该在学生的成长中收获成长,在学生的喜悦中收获喜悦,在学生的快乐中收获快乐。舍此,我们教师还能快乐得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