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8年05期 32-35   出版日期:2008-05-31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作出了科学界定,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回顾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正确认识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概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高度概括,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产生、丰富和发展的。从1982年9月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到2007年11月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给予科学界定,历时25年。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从此,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成为我们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二大以后,邓小平继续阐发这一重要思想。1983年6月18日,邓小平在会见参加1983年北京科学技术政策讨论会的外籍专家时指出:“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指出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强调“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他明确指出:“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相信,这条道路是可行的,是走对了。[4]”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概念。以邓小平的论述为指导,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概念。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这就从外延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予以了界定,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十三大报告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的12个科学理论观点进行概括后,明确指出:“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从此,我国理论界就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称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将在实践中形成的新的理论观点统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概念,在“有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之间去掉了一个“的”字,从而将“有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的修饰关系变成一个有机整体。与此相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变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变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变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四大报告还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同一概念并用,并全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九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继续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主要目标和政策。第5期唐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0卷
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概念。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概念相比较,少了一个“有”字,却标志着我们党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有中国特色”是从应然的角度,强调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应该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则是从实然的角度,强调已经具有中国特色[5]。党的十六大以后,理论界不再使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此相应,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概念。综上所述,党的十七大前,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概念,形成了一个由上述多个概念组成的概念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许多观点,但没有一个确定的、权威的界定。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作出明确概括,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互贯通,构成一个整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开创性探索。邓小平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方面,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重新置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邓小平不断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邓小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初级阶段为起始点的社会主义,是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实行“一国两制”的社会主义[5]。江泽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丰富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根据新的实践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江泽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科学界定。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科学概括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础(基本国情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主要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架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和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新概念,把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整合为一个整体,体现了这些理论成果的一以贯之,又展示了这些理论成果的与时俱进。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界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又根据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作出新的概括,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奠定了理论基础。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界定的理论贡献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科学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做的一切,概括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归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不可能回答这一问题。所以,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践指明方向。经过近30年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获得了巨大突破,理论和实践都要求我们回答、我们也能够回答这一问题。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界定,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行了高度概括,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第二,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社会主义的建设模式。社会主义制度自诞生以来,在实践中形成了“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无情宣告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沿着这条道路,在这个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取得辉煌的成就。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不同于苏联模式,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统一体。第三,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二大首先举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党的十三大、十四大都继续高举这面旗帜。1997年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党的十六大再次予以强调。党的十七大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起来,进行了一个完整、统一而又鲜明、准确的大整合,相应地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高举的旗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6]。第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理论基石。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厦的基石。在此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