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01期 54-58   出版日期:2017-03-29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三水碳酸镁晶须长径比的影响


1 实验部分1.1 合成方法先称取2.485 7 g的MgCl2?6H2O,置入烧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搅拌至全部溶解;然后称取1.915 2 g的MgCl2?6H2O和NH4HCO3(摩尔比约为1∶2),倒入上述溶液中,搅拌至全部溶解. 将溶液混合均匀后倒入容量为40 mL的内衬聚四氟乙烯反应釜,密封处理,做好标签,将反应釜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升温至50 ℃~80 ℃,反应4 h~7 h. 将产品陈化3 h,冷却至室温,经过真空抽滤,蒸馏水和乙醇反复洗涤,干燥2 h后,取出样品,对其进行测试分析. 1.2 测试仪器本实验采用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 XD-5A 型粉晶X射线衍射仪来测试合成样品的物相成分,测试条件为:铜靶,Kα射线(λ=0.154 056 nm),测试仪器的管电压为30 kV,管电流为20 mA,扫描范围10 °~70 °,扫描速度为4 (°) / min. 采用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JEOL JSM 5510LV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合成粉体的微观形貌. 2 结果与讨论图1是所制备MgCO3?3H2O晶须的XRD衍射谱图. 通过图谱分析,所得样品各衍射峰的峰值与峰位均能对应标准卡片中的峰值和峰位,样品峰形尖锐,且无杂相存在,说明产物为高纯度的结晶度高的MgCO3?3H2O. 主要以晶面(101)、(002)和(400)生长. MgCO3?3H2O晶须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格参数为a = 1.211 2 nm, b = 0.536 5 nm, c = 0.769 7 nm, α = β = 90 °, γ = 90.42 °2.1 反应温度对晶须长径比的影响按上述实验设置配比,分别在反应温度为50 ℃、60 ℃、70 ℃、80 ℃下反应5 h,形貌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此时的产物均为针状的MgCO3?3H2O晶须,当温度为50 ℃时,产物平均长度约为220 μm,长径比约42,晶须十分纤细,表面非常光滑,当继续升高温度,晶须长度开始减小,长径比开始下降,特别地,当温度达到80 ℃时,晶须宽度略有增加,但长度减小至100 μm左右,长径比降为15左右,表面开始有类似鳞片状物质产生,表面十分粗糙,此时的物相以MgCO3?3H2O为主,但已经处于亚稳态,并且有杂相生成. 分析上述情况原因,温度较低时,溶液过饱和度低,成核速率慢,晶须的生长速率大于成核速率,会沿(001)面快速生长,主要发生式(1)反应,此时长径比相对较大;在温度相对于较高时,反应处于较高的反应速率状态,此时溶液的过饱和浓度较高,成核速率快,并且成核速率大于晶体生长速率,晶须在各晶面生长,长径比减小. 当温度过高时,会发生式(2)反应. MgCl2?6H2O+2NH4HCO3→ MgCO3?3H2O+2NH4Cl +CO2↑+4H2O (1) 5MgCO3?3H2O→Mg5(CO3)4(OH)2?4H2O↓+CO2↑+10H2O (2)3.2 反应时间对晶须长径比的影响图3是反应温度为50 ℃时,反应时间分别为4 h、5 h、6 h、7 h所制备的MgCO3?3H2O晶须样品的扫描电镜照片.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晶须的长径比先增加后减小. 反应时间较短,晶须生长不完全,晶体的形貌不够完整. 当到达某个时间点时,晶体发育良好,此时长径比基本达到最大值. 随着反应的进一步进行,MgCO3?3H2O变得不稳定,开始溶解,并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最终消失,全部转化为碱式碳酸镁, 如式(2)所示. 2.3 台阶生长机理目前有关晶须的生长机理包括VLS、VS生长机理和二维成核生长机理[11-13]等等. 特别是1949年Frank[14]提出的螺旋位错生长理论可以解释大部分晶须的形成机制,符合这种生长机理的晶须具有一定数量的螺旋位错,其截面的对称程度较高. 晶须垂直于尖端位错露头方向生长,与螺蜷轴方向保持一致,并以螺旋线状延伸. 图4和图5分别是本实验制备的MgCO3?3H2O晶须尖端的FETEM照片和SEM照片,所得到的晶须沿着尖端位错露头方向生长,未出现螺旋状条纹,截面的对称程度较低,这不符合Frank理论. 从电镜照片可以看到,MgCO3?3H2O晶须属于典型的台阶生长机理. 晶须的延伸是呈台阶状的,分别沿b轴和c轴生长,属于二维生长的台阶. 其中沿着b轴的生长的台阶,在未生长完全时,可以看到非螺蜷状的直线台阶生长纹,随着反应进一步的进行,最终和(100)面发生聚并,形成晶须光滑的侧面. 沿着c轴生长的台阶,生长方向与尖端露头生长方向一致. 图6简要画出了MgCO3?3H2O晶须尖端微观生长示意图,当浓度达到过饱和时,会产生MgCO3?3H2O晶核,如图6(a)所示,晶核与每个侧面形成了异质扭折位置1,与液相界面形成了露头位置2,而根据键合能可知,流质分子到达扭折位置1结晶释放的能量大于到达露头位置2,因而扭折位置1是分子在界面上的最稳定的位置. 扭折位置生长聚合形成晶须的侧面. 接着会不断有新的扭折产生,台阶不断沿c轴推进,晶须进一步生长,这一点在之前的实验中得到过研究和论述[15]. 3 结 语1)以MgCl2?6H2O和NH4HCO3为原料,通过水热过程,改变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成功制备了长径比为13~42的MgCO3?3H2O晶须. 2)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晶须长径比减小. 这是因为当温度较高时,体系反应速率较快,成核速率大于晶体生长速率,晶须在各晶面生长,长径比减小. 3)在反应时间4 h~5 h内,晶须长径比先增加,这是晶须结晶发育趋向完整的阶段;当继续延长反应时间至7 h,长径比逐渐减小,这可能是由于三水碳酸镁晶须开始变的不稳定,发生相转变,转化为更稳定的碱式碳酸镁. 4)通过对晶须的形貌分析,提出MgCO3?3H2O晶须的生长符合台阶生长机理. 这有利于进一步研究MgCO3?3H2O晶须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习性,扩大其作为添加剂以及阻燃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