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年04期 23-28   出版日期:2010-04-30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生态分析方法是一种关照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运用生态分析方法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范式。从生态学的视角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环境之间存在一定共生共荣的生态关系。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构建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系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统筹协调方法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重要体现[1]。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
涵义及其结构在我国学术界,最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这一概念的是复旦大学邱柏生教授,他曾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是指一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及其效果产生各种影响的内外部环境之间关系及其结构的总和”,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做了类型划分,提出依社会活动形态来分,可分为经济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和文化—心理生态环境;依政治文化的结构来分,可分为主流意识形态生态环境和亚文化生态环境;依意识形态的运作状况可分为导向生态环境和取向生态环境;依教育过程的生态环境来分,又可分为社会方面的生态环境、心理方面的生态环境和控制方面的生态环境等\[2\]。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系统主要包括社会生态环境系统、家庭教育生态环境系统、学校教育生态环境系统和虚拟社会生态环境系统四个子系统。其中,社会生态环境系统又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社会心理生态环境、社区生态环境;家庭教育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教育理念、家庭生活习惯等;学校教育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专业课教学环境、校园环境、校园活动环境、学生组织社团环境等。
1.1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是指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切社会生态因素的总和。文章主要介绍几个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较深的社会生态因子:一是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它是社会生态系统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环境。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化和商业化、多元化和开放性的文化环境深深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社会文化的变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社会文化环境能够利用其强大的媒体优势推动教育生态主体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进步;也可利用其庞大的信息资源不断充实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生产和提供一些优秀的文化产品,真正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另一方面,“社会文化环境的强势性、趣味性会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转移教育对象的关注点,从而造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疏离、隔阂和冷淡。\[3\] 108”大众文化的多元性及娱乐性很容易转移学生对主流文化的关注,同时还会弱化大学生的价值追求、理想追求,冲淡主流文化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也可能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迷失和道德行为的失范;社会文化环境中还存在许多消极的、负面的、反动的文化,这对大学生价值观与信仰的确立和追求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社会文化环境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必须建构起良好的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二是社会心理生态环境。它是指在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特定阶层、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的,影响社会生活主体心理活动的日常意识的总和。它表现为人们的情绪、感觉、习惯、社会风气、道德风尚、审美情趣、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精神现象。一个社会的社会心理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其中,社会风气是社会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念与行为方式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提升社会成员参与经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社会成员的经济活动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形成社会成员强大的精神动力。”反之,“不良的社会风气将成为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更为可怕的是,不良的社会风气将会不断地消解正确的荣辱观,架空各种成文的规章制度”\[3\]70。因此,社会风气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其次,社会思潮也是社会心理生态环境的体现。伴随着市场化、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出现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复古派思潮、折中马克思主义思潮、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教育个性化思潮等,这些思潮不同程度地反应了一定时期人们的社会心理,一方面可以为社会变革提供丰富的选择,但另一方面社会思潮的多样化给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和巩固增加了难度。总之,社会心理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是强烈的,我们要综合利用各种社会心理资源的正面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的影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三是社区生态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与社区环境实现生态互动和共生。社区环境包括家庭所在的社区和校园周围的社区等,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之一。社区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文化环境等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在的高校教育不再是封闭的教育,它会不断的融入社会,融入社区,高校学生也经常穿梭于学校周围和家庭周围的社区之中,因此,良好的社区环境无疑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第4期刘成波,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2卷
1.2家庭教育生态环境系统家庭教育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除了学校之外,父母等亲人是与大学生联系最紧密的人员,也是学生最尊重的人,家人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思想意识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父母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家庭生活的内容不断丰富,但一些学生缺乏辨别力和自制力,很容易迷失自我,很多家长在互联网和电视等媒体面前束手无策,对媒体调控和利用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网络等媒体,这就加大了现代家庭教育的难度,再加上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和思潮的影响,很多家庭重智轻德的现象也较为突出。据调查,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教育任务的排序是“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教育”(占46.4%)、“道德品质教育和如何做人”(占41.6%)、“生活习惯教育”(占5.9%)。同时调查还显示,越是年轻的父母在家庭中给予孩子的道德教育越少\[3\] 131。这种教育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是非感差,漠视缺乏公德、铺张浪费、不道德、不文明等行为,还容易导致大学生在学校盲目攀比、自私自利等倾向。可见,构建和谐的健康的家庭生态教育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1.3学校教育生态环境系统学校教育生态系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生态系统。因为,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都在高校内部,因此相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它是最主要的。大学生处于高校生态环境的影响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专业课教学环境、校园生态环境、学生组织社团环境等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它们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影响因子或者子系统。它们共同形成了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生态环境,它由教师、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反馈评估系统等要素组成。其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这两个生态主体是该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二者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教学也应该坚持生态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有机联系的统一的整体,课堂主客体之间、课堂主体与环境之间以及课堂教学与社会环境之间都应该保持一种生态平衡。只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影响,坚持生态教学观,重视个体价值的塑造,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才能取得实效。专业课教学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生态环境之一。哲学社会科学等学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以外的重要形式和补充。专业教师是全员育人的重要成员。教书和育人是教育的两大职能,专业教学只有与育人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专业教师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对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课教学的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某些学科中,教师回避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问题,打着学术自由的幌子不加批判地宣传西方的理论观点、政治思想及价值观等,这些与主渠道宣传的思想意识对立的观点,极易误导学生,从而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因此,专业课教学环境也要优化。校园生态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往往能激起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陶冶他们热爱自然、热爱校园的情操,也更能为其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校园文化通过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吻合,如良好的校风学风能激发大家热爱学习的氛围等。校园文化中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各种学术科技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既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也可以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校园组织及各种社团环境、管理环境、寝室环境等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都不可忽视。因此,构建和优化大学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系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途径。
1.4虚拟社会生态环境系统随着“第四媒体”网络的迅速发展,在我们现实生活之外逐渐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可以脱下现实生活中的面具,自由地交往,自由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平等性、便捷性、知识的丰富性能够尽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个开放的网络生态社会已经形成,但网络环境并不是完全纯净的,由于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许多不良信息充斥在网络社会里,这就给部分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带来了危害。合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是当前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共识。因此,优化网络生态环境系统也迫在眉睫。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生态环境
系统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系统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子系统内部的生态因子之间都是相关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共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平衡与失衡关系。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平衡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外来干扰下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稳定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和互动性的活动,它受到外部生态环境的影响。当生态环境对其影响,超过它本身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就会失衡;如果生态链中的某一环节发生剧烈改变,也会破坏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平衡\[4\]。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一旦失衡就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系统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生态关系,调整其内部结构,形成良性互动的生态平衡关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系统不是固定不变的封闭的系统,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牵制的统一整体。这四个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以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具有两种基本的生态关系。一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地正向协同关系。即这四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充分发挥其正向作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正面影响。当他们之间是正向协同状态时就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平衡。一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受社会生态环境系统、家庭教育生态环境系统、学校教育生态环境系统、虚拟社会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而发展。其中,学校教育生态环境系统是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最直接、最自觉的正面影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系统。社会生态系统、虚拟社会生态系统和家庭教育生态系统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隐性的,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大学生时刻处在社会、家庭、网络的影响之中,这些系统中的积极因素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因此,只要四个子系统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正向协同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一定能提高实效。另一方面,就这四个生态环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来说,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社会生态环境影响着家庭和学校生态环境,如良好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对父母和教师都可能产生积极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父母和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教育理念、行为习惯等,也可为教育者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和信息;家庭或学校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良好的家庭环境或学校环境又可以优化社会环境;家庭与学校的交流与沟通也可以达到信息互通,进而良性互动。社会生态环境也会影响到网络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文化、社会风俗、社会思潮等会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而网络信息的传播也会影响到社会环境的变化,它们之间的能量互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虚拟社会生态环境对家庭和学校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十分明显,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普及的社会,网络信息随时会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家庭和社会。因此,只要这四个生态环境系统都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就能够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进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正向协同作用。二是相互牵制的负向影响关系。四个生态系统之间也有相互牵制、相互抵触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作用的一面。在这种关系中,负面的环境因素越多,控制越不得力就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越坏的影响。首先,从这四个子系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说,学校教育生态环境系统虽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系统,但是离开社会生态系统、虚拟社会生态系统和家庭生态环境系统,就会陷入孤单作战,难以取得实效。当然,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生态关系是否平衡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如没有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就不会有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和专业课教学环境;而没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和专业课教学环境也难以形成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失衡的教育生态主体与教育生态客体的关系,也会削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式是教师主导型的灌输式,这种方式在现代思想政治工作中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育效果欠佳。社会生态环境系统、网络生态环境系统、家庭教育生态环境系统中的负面因素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隐性破坏作用。前文已有涉及,这里不再赘述。由此可见,这四个子系统都有负面的消极因素,都会消解、弱化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功能。其次,从这四个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来说,各自的负面影响也是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社会生态环境中的负面因素,如不良的社会风气、社会习俗、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影响学校的校风和学风,进而弱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虚拟生态环境中,不良的网络信息也会影响社会生态环境,破坏社会的和谐,造成社会生态的失衡,直接破坏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在家庭生态环境中,父母的不良言行和习惯,也会影响到社会甚至学校。总之,这四个子系统及各子系统内部生态因子之间都存在消极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果这些负面因素得不到控制,就会出现教育生态危机,进而影响到整体,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必须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系统。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系
统的优化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系统就是要使各子系统协调运作,发挥整体的系统合力教育效果,使显性教育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
3.1加强对社会生态环境的调控首先,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一是必须大力净化荧屏声频,坚决清除不适合学生观看的广播影视节目和不良广告。二是努力抓好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社会生产出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精神文化产品既要丰富多彩,又要突出主题;要积极开发突出爱国主义和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化艺术产品。三是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打击制黄贩黄的犯罪分子,禁止下流、低级的文化产品进入文化市场。四是加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开放各种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设施。同时对歌舞厅、游戏厅、卡拉OK厅、录像室、网吧等场所施以严格管理。其次,要调适社会心理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心理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一方面,要经常研究社会成员的心理状况,坚持正面典型宣传,弘扬正气,坚决打击和取缔那些不良风俗习惯和封建迷信等;同时对社会上出现的影响大学生心理的消极的社会心理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理想的低层次性等加以调控,尽量降低或减少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此外,官员的腐败、贫富差距的拉大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大众的仇官仇富心理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也深有影响。因此,党和政府还必须在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指导下加大反腐力度,清除党内的蛀虫;同时加快社会改革,减小贫富差距,还民一个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优化社会生态环境,还需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政府应该主动与高校合作净化学校的周边环境,对那些影响学生成长的非法歌舞厅、夜总会、美容美发厅等坚决予以取缔,同时社区应该适当建设一些反应良好精神风貌的社区文化活动,以优秀的社区文化感染学生。社区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进行社会公益、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活动提供良好环境并给予支持,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区教育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3.2改善家庭教育生态环境首先,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增强责任感。“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赖于多元责任主体间的协同互动。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3\] 139”然而现实生活中,教育责任严重的失衡,家庭教育责任的转移,社会教育的缺乏,使得学校及教师教育不堪承受之重。这种教育生态危机,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协同功能。要化解这种危机,家长必须转变观念,承担自己的教育责任,把学生的德育放在首位。其次,家长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言行感染孩子。再次,家长要加强学习,掌握现代沟通技术,即网络沟通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加强与教师、学生的思想沟通。最后,家长要创建和谐的家庭关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事实证明,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反之则带来很大的危害。
3.3优化学校教育生态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系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生态系统。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协调好该系统内部的生态关系,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链。首先,要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一方面,教育生态主体之间要实现和谐互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课堂交流,由单向灌输式向双向互动式转变。同时,教师要不断从社会生态环境和网络社会中吸收有益的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改善教学途径和载体。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兴趣,尊重个体差异和个体需要,注意区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此外,还要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改善教材质量,使教材内容跟上时代步伐。其次,要发挥专业课教学的德育功能。爱因斯坦有句名言:“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3\] 207”也就是说,培养人如果只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品德教育,那么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业教学既要授业(传授知识),又要解惑(传授方法),更要传道(育德)。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精神,对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心理素质、责任感、诚信意识、合作观念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专业课教师要努力做到学术自由、学术责任和学术道德的统一,正确地引导和感染学生。再次,优化校园生态环境。要凝炼大学精神,传承和创新校园文化,营造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精神氛围;要构建科学的制度文化,以民主、公正的校园制度文化约束人、激励人;大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以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感染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展示、表现、提高、发展自我的机会,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德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努力塑造符合大学校园文化内涵的建筑艺术形象,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校园雕塑和人文景点,提高学校标志物、纪念馆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品位。\[5\]”此外,优化学校生态环境系统还要对学校宿舍环境、科研环境、管理环境等进行调适。
3.4净化虚拟社会生态环境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在我们现实世界之外逐渐形成了一个虚拟社会。所谓虚拟社会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6\]”现代人都无法脱离这个虚拟社会,可见它对现代人的影响之大。网络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正因为如此,其生态环境也相当复杂。因此,要利用它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优化网络生态环境。首先,要继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各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BBS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网络沟通引导学生;开辟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栏目,通过图文并貌、声像交融的网络资源潜移默化地净润学生。其次,要加强网络监管,引导网络舆论,净化网络生态环境。第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和宏观层面规范网民的行为,遏制网络犯罪,维持信息在网络系统中的有序传播;第二,要加强对家庭和学校周边的网吧的监管,坚决取缔黑网吧并严厉打击传播非法信息和黄色垃圾信息的行为;第三,要增加技术投入,开发各种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占领网络空间,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入。同时开发各种网络安全软件和屏蔽技术高的软件,提升网络安全水平;第四,提倡“网上道德”自律精神,引导大学生及其他网民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道德的信息和行为;第五,还要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