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年04期 1-4   出版日期:2010-04-30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中和谐思维方式研究


0引言21世纪竞争格局的多变性、不稳定性的凸现,向学术界提出了如何实现企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新问题。1992年巴顿提出了核心竞争力存在核心刚性问题,由于核心刚性的存在,使得核心竞争能力理论无法适应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已有的核心能力将成为其发展的障碍。1994年,理查德·戴维尼提出“超级竞争”\[1\]观点并认为持续优势是不存在的,只有打破现状才能获得一系列短暂优势,因此,长期的成功需要动态战略,不断地去创造、毁灭又再造短期优势。1994年,提斯和皮萨洛提出的动态竞争能力认为“能够创造新产品和新过程,以及对变化的市场环境做出响应的一系列能力”。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是认为企业的竞争力不是一劳永逸的。2006年,柯昌英教授在《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研究》一文中这样定义了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是为响应市场机遇,以创新或追求卓越为核心,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先进因素及竞争单元,依据时势而快速形成的具有可持续性保持相对竞争优势的有机合力体,是为了长久赢得市场竞争而由能力元素组建的非长期性和谐组合\[2\]。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中融入的和谐思维方式是以其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和谐共赢为目标,通过各层次子系统的自组织行为来转变系统的熵增趋势,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并达到极大化涌现的一种高级思维范式。竞争是残酷的,但竞争的结果事实上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实现双赢和多赢。这种对立统一是竞争的最高形式。因此,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中和谐思维方式的研究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谐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客观世界则是为诸成分、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或社会系统构成。每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或健康有序系统,无论是自然系统,还是社会系统,都具有必然的和谐性。因此,和谐作为健康系统的特性将是笔者对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中和谐思维及其方式研究的立足点。
1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基本内容如果说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本领,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关键因素,那么可重构竞争力则是企业长久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保障。重构是在创新的基础之上融入和谐思维方式,为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对各功能层次竞争力单元进行积木式的动态集成。这种集成具有动态性、和谐性特征。一方面,动态重构是为了响应竞争环境变化带来的市场机遇,针对不同阶段的市场任务,选择能够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竞争力单元进行集成,从而实现竞争力系统功能的极大化涌现;另一方面,和谐重构是在和谐思维方式指导下,进行系统要素之间协同有序的自组织和它组织的一系列机制安排的过程。企业可重构竞争力是多层次功能结构的复杂系统,这种多层次系统的进化速度比规模相当的非层次系统快得多\[3\]。和谐思维方式作用于该系统功能进化过程,使得企业能够长期可持续地生存于当前激烈而又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
2和谐思维方式分析和谐思维方式是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之重构过程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工具,这是由该系统所固有的和谐本质所决定,是以系统和谐为基础的。
2.1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和谐特性和谐是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所固有的性质,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该和谐特性具有3方面表现:层次性和谐、统一性和谐和进化性和谐。首先,层次性和谐来源于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中子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的层次性关系。系统运行中人员、物质、信息和资金等要素分配、组织结构优化、各层次竞争目标制定等均受各子系统及其之间的信息交互、功能关联的关系制约。包含和谐因子的关联关系,可能是横向角度的同层次子系统(如某一流程竞争单元旗下的多个作业竞争单元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亦可能是纵向不同层次子系统(如某一流程竞争单元与其子系统作业竞争单元)之间的有机结合。层次性和谐保证了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内部跨层次、深层次、多层次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畅通,这种基于和谐的畅通有利于系统自组织功能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中层次性和谐决定了其和谐思维方式存在于该系统的各级功能层次组织中,即各级竞争力单元亦融入了和谐思维方式,且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其次,统一性和谐来源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利益目标的统一性,即共赢。资源有限、子系统之间差异必然导致竞争力系统内部竞争的存在,在竞争中反复发生着竞争力单元的分化、组合、选择、淘汰,达到统一和谐,实现功能极大化,形成适应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可重构竞争力系统,最终结果就是共赢。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子系统及其要素之间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转换的和谐关系。系统竞争力是以子系统及其要素(竞争力单元)的功能释放为基础,竞争力单元功能的聚集是为了获得竞争力系统中竞争能力的整体涌现。统一性和谐也要求各层次竞争力单元中和谐思维方式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再次,企业可重构竞争力是一个保持相对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系统,是一个自身不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和谐度不断增加的系统。由于系统发展具有熵增趋势,系统和谐并不是始终不变的,而是周期性向前波动发展的。当可重构竞争力系统是高度和谐时,系统可以靠外部物质能量信息的支撑来维持和增加有序性;当该系统是低度和谐或不和谐的,原有的竞争力系统将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响应市场机遇的竞争力[4],这即是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中和谐的进化性。只有这种不间断的“和谐到不和谐再到和谐”的进化过程才使得可重构竞争力系统得以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谐思维方式对和谐的进化过程起到指导作用,推动了和谐向其更高层次进化。
第4期张丹,等: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中和谐思维方式研究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2卷
2.2和谐思维方式及其程式热力学认为系统的发展具有熵增、自组织和他组织等过程。熵增过程产生系统的不和谐因素使得矛盾凸显,自组织和他组织(也是熵减)过程产生系统的和谐因素使得协同有序。影响系统发展的内部作用力:熵增和自组织,两个相逆过程同时存在、并行不悖;影响系统发展的外部作用力:他组织与自组织过程相似,但由外部因素作用于系统。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运动体制包括平衡(稳定)态、近平衡态、非平衡态等3种状态。系统运动体制是动态变化的,即由平衡态转向接近平衡态,再由近平衡态渐渐转向远离平衡态,而远离平衡态是系统耗散有序之源,是系统更高阶段的初始平衡态。基于此原理,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中和谐思维活动的程式有以下3个阶段:第1阶段:以稳定保障和谐的思维方式。初始平衡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内部存在着诸相关要素(竞争力单元)的相互作用、彼此容纳,各层级竞争力单元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但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秩序变动的影响下,系统和谐性依然会有所变化。此时,对系统内部结构进行适当微调即可维持系统和谐稳定运行。第2阶段:以创新发展巩固和谐的思维方式。近平衡态时各层级竞争力单元之间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或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竞争力系统功能发挥受阻,企业竞争力呈现出消弱趋势。此时,企业要运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等方式进行系统功能优化,在一定范围内更新系统内部结构。如此,即可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保持系统和谐稳定发展。第3阶段:以改革促进和谐的思维方式。远离平衡态即非平衡态时的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处于混沌状态,企业内外部矛盾凸显,系统熵值剧增。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原有的竞争力系统无法适应,竞争力系统内部和谐关系破裂。此时,企业需要与具有共同利益的外部组织合作,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人员、物质、资金和信息等趋向系统熵减的耗散有序交换,对企业竞争力系统进行重构,改变原有竞争力系统的组织结构,建立一个和谐共赢的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5]。这3个阶段之间的过渡是随着系统运动体制转变而进行,相互之间界限是模糊的,最终目的是指导该系统的各层级竞争力单元之间彼此容纳、相互协作,实现该系统功能极大化发挥,达到和谐共赢或多赢。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自身运行伴随着系统的熵增过程。熵增有生产规模过大、管理混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表现形式,这一系列熵值的增加将阻碍竞争力系统功能的释放,更无法实现竞争力系统功能最大化涌现这一目标。和谐思维注重的是可重构竞争力系统功能的整体涌现,和谐在于系统内外部的协同有序,体现在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等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熵增趋势的改变。由此可见,企业可重构竞争力中和谐思维方式是竞争力系统功能最大化发挥的决定因素。和谐思维方式是对其子系统或要素功能及和谐关系的组合机制进行安排的指导思想。和谐思维方式潜藏在整个可重构竞争力系统、各子系统内部及之间的匹配、对应及重构等关联特性之中。假设,第i个基本竞争单元拥有的和谐思维方式的集合为a,第j个基本竞争单元拥有的和谐思维方式的集合为b,若a和b的交集a∩b的要素越多,则这两个基本竞争单元所共有的和谐思维方式越多,可得二者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就越高。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是多层次的,其他层次的竞争单元之间和谐程度也适用于此推理。进一步推出,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所拥有的和谐思维方式集合为c,其中某流程竞争单元所拥有的和谐思维方式的集合为d,则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与此流程竞争单元的和谐思维方式集合的交集c∩d的要素越多,二者之间就越具有较高程度的和谐关系。将a∩b∩c∩d看作是整个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所有层次系统的和谐思维方式的交集。此交集中要素越多,系统中和谐关系越凸显,即系统总体和谐程度越高。由以上分析,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中和谐关系集合的数学模型即为:
Y=Y11Y12…Y1n
Y21Y22…Y2n
…………
Yn1……Ynn(1)(1)式即充分地表达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中各层次竞争力单元之间和谐关系。其中Y是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中和谐关系的集合,Yij(i=1,2,…,n;j=1,2,…n)为第i个子系统与第j个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当i=j时,为第i个子系统内部和谐关系。
3系统功能发挥与和谐度的量化关
系分析和谐统一是子系统和要素之间互为容忍、互为替代、互为耦合的过程及结果。虽然强调和谐统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但和谐的设置是有一个“度”的,即满足一个经济上合理性的量,或符合系统功效的极大化。过度地追求会耗费额外资源并得不偿失,基于发展理论的观念,和谐也是一个相对概念。因此,存在一个均衡条件下的理想(或最优)的和谐程度\[6\]。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中和谐思维方式是以和谐共赢为目标,目标的实现是以竞争力系统功能极大化发挥为表现的。系统功能的极大化发挥并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各层级竞争力单元之间彼此容纳、相互协同的和谐关系,而这种和谐关系亦有一个度来衡量即和谐度。那么,是否是和谐度越高竞争力系统功能发挥程度就越高呢?根据经济学原理的边际递减规律及普里戈金、尼科里斯的《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7\]一书中关于协同效应的原理:假设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和谐度对该系统功能发挥的促进效应遵循边际递减规律,即在一定时间内,随着系统和谐度的增加,对系统功能发挥的影响作用将越来越弱。但,当和谐度超过其极限值其对竞争力系统功能发挥相反的阻碍作用。令,系统功能发挥程度为G,系统和谐度为X,则:G=σX(N-X)-μX(2)(2)式为二者之间的量化关系式。其中,σ为系统功能的和谐机制系数;N是系统和谐度的极限值;μ是系统功能发挥的阻尼系数。和谐机制系数是衡量系统和谐机制对系统功能发挥的影响力,和谐度的极限值是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能够达到的最大和谐度,阻尼系数是由于和谐形成的协作成本存在而导致其对系统功能发挥的影响产生的负作用。对(2)式求导数: dGdX=-2σX+Nσ-μ系统功能发挥程度与和谐度二者之间的关系,讨论如下:(1)当dGdX0即XN2-μ2σ时,G值呈现上升趋势,在此范围内的和谐对系统功能发挥是促进作用,且随着和谐度的增加,竞争力系统功能发挥程度越来越高,但其影响力越来越小。(2)当dGdX0即NXN2-μ2σ时,G值呈现下降趋势,在此范围内的和谐对系统功能发挥虽有促进作用,但不及来自于产生和谐的协作成本存在而导致其对系统功能发挥的负作用影响大。所以,此时的和谐度及更大的和谐度均是不利于系统功能发挥的。(3)当dGdX=0即X*=N2-μ2σ时,G最大系统功能发挥度最高即系统功能得到极大化发挥,X﹡是系统最优的和谐度。此外,当X=0时,G=0。表示当系统不具有和谐性时,系统功能不存在。换句话说,和谐性的企业竞争力将不存在。虽然系统的和谐度有一个极限值N,但并不代表竞争力系统的和谐度必须达到这个极限才是系统功能发挥的最大程度。和谐度是衡量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中和谐关系的重要指标,它影响着和谐思维方式的目标实现。因此,和谐思维方式的思维程式中应重视和谐度对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竞争力功能发挥的影响。
4结语笔者依据管理学和系统学提出,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中和谐思维方式是用系统的观点、辩证的观点,从协调、平衡、共处的统一性视角去处理竞争中出现的矛盾问题,是一种强调整体结构中协同运作的和谐竞争观。和谐竞争的着眼点是合作、共赢。和谐思维是不断化解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内外部矛盾,协调沟通、增强合作的过程[8]。本研究的延续将是根据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构建和谐系数影响下的关于和谐机制的数学模型,解决如何减少和消除因不协调产生的系统内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