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年11期 91-94   出版日期:2009-11-28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高校体育文明建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时代变迁,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文素质的弱化便越发成为一个较严重的世界性问题,人文教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弘扬人文精神、加强人文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课题之一,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过去时代种种特有的反思心态,也反映了当前我国教育存在明显的“科学工具主义”倾向的普遍问题,科学理性渐有凌驾和排斥人文理性的趋势,导致我国高校多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欠缺,达不到社会对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这种现状并在教育实践中予以高度重视,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一)人文素质的内涵一般地说,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广义的人文素质是指除人的自然素质或生理素质之外的后天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1]。人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它是由人文知识、人文技能(包括理解人文思想与掌握人文方法两方面)和人文精神三个层面的内容所组成的一种在特定历史和文化积淀下所形成的素质。其中,人文知识是对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的了解和熟悉程度;人文技能是在运用人文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技巧、能力或特长; 在人文素质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本质和最高境界。人文精神是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整个人类生活的内在灵魂。人文精神从文化的角度看,就是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取向;对人自身来说,人文精神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意识,更是一种价值诉求、一种终极关怀。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2]。(二)高等教育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给社会、人类自身带来巨大福音的同时,也引起了空前的生存、生态危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人、人性的否定,而且直接危及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于是, “人文”、“人文主义”、“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等术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备受全世界人们的关注,人们力图通过提倡“人文精神”,矫正科技的片面发展和“过分”膨胀,限制科技发展对社会和人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寻找克服当前危机的现实途径。由于市场经济的浪潮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物欲膨胀、拜金主义,出现了人的物化或异化,人们在沉醉于对物质享受特别是金钱追求时,逐步丧失了对人所特有的精神追求的关注,甚至失去了人本应有的人格尊严。此时此刻呼唤“人文精神”,提倡“人文关怀”,是为了使人们摆脱对物欲的痴迷和沉溺,重塑人的人格尊严。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需求,现在我国很多大学的培养目标都明确趋向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上,把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都作为社会的实用人才进行培养。大学的目标不但是造就知识成人和技能成人,更是造就精神成人和心灵成人。如果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学生就可能会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培养人才的实用化,使得大学把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放在了第一位,大学在某种意义上与技校、高职的本质区别逐渐模糊。而大学的自身特质:追求纯粹知识和纯粹真理的乐趣,研究高深学问、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精神,培养高层次和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均已经弱化了,“实用”成为大学的特征之一。中国的大学要真正赶上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出一流的人才,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大学必须树立追求真理的理念,大学要培养学生研究事物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富有想象力的人[3]。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一流的人才,必须树立现代大学的理念;在大学内部营造浓郁的学术气氛,培养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就必须全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第11期刘飞平等:高校体育文明建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1卷
(三)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关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所涉及的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更是不容乐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和综合现有的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发现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文知识和文化素养欠缺。对文史哲的基础知识不牢,其它道德与人文精神知识知之甚少,有的连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没过关;二是人文技能及人文态度和思维方法水平较低。审美趣味低下,对高雅艺术不懂、不问、不感兴趣,对低俗文化却津津乐道;三是人文精神缺失[4]。首先表现为功利意识过强,只关注经济效益、眼前利益,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问题很少考虑,没有高尚的理想道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次精神追求淡化,对物质享受过于看重,轻视或淡化精神追求,表现出人人都很“现实”;同时人性日趋冷漠,对任何事往往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人文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走向。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有机结合,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艺术审美教育,传统与文化教育,科技与社会教育,政治、法律、经济基础知识教育,文史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与人格教育,等。大学生群体人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其自身发展,也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5]。准确把握大学生的人文社会观念与人文素养现状,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二、新时期高校体育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高校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校园文明属于校园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指校园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满足师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良性运行的程度。校园文明是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校园文明建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四有”新人的基础工程[6]。高校师生作为校园文明建设的主体,其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是促进高校文明建设的内在动力和源泉。高校要把提高师生员工的人文素质和文明素质作为校园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来抓,要区分层次,分类指导,有效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与人文素质。高校体育文明作为高校校园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高级阶段的智慧结晶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表现。高校体育文明所体现的是高校师生员工一种从人性出发,促进自身与学校和谐发展的进步、发展的人文价值观。从物质方面说,它表现一种成就,从精神方面说,具体体现为师生员工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即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校园体育文明的灵魂与核心就是一种校园精神——体育人文精神,而这种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7]。因此,高校体育文明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广大师生员工通过参与到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自身与学校协调、和谐发展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传播“人文奥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塑造体育人文精神,并形成达到师生员工对真善美追求需要标准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促进学校良性运行程度的实践活动[8]。高校体育文明建设以各种体育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塑造高校体育人文精神,以满足师生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形成追求真善美需要的共同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达到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和价值追求。高校体育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内涵发展,能够切实营造高校良好人文氛围,它以塑造高校体育人文精神为主要价值追求目标,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提升师生员工的人文素质和文明素质,构建平安校园秩序,在高校文明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高校体育文明建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高校体育文明建设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最终目标塑造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高校体育文明建设通过在实践中弘扬人文奥运精神和体育人文精神,塑造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校园文化氛围,用先进的文化丰富师生的精神内涵,使师生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促进大学生个性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奠定和谐校园的精神基础,为建设和谐校园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体育文明建设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发挥重要作用。(一)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高校体育文明建设通过传播“人文奥运”精神,塑造体育人文精神,终究要落实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上。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经过长期的发展,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我们把奥林匹克人文精神粗略地归结为:进取精神、超越意识、公平原则、团队精神等,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正义感、荣辱感、审美感、归属感、是非感和知识、情趣、积极性以及心理、人格、行为和观念等几个方面[9]。通过传递人文奥运精神,开展奥运系列学术活动等开阔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实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二)塑造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高校体育文明建设是高校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遵循以人为本,促进师生自身与学校协调、和谐发展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传播“人文奥运”精神,倡导、实施和谐理念,塑造高校体育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实践。在参与体育活动实践中,由于不同的体育项目,大学生通过体验体育运动中的不同角色,体会角色的责任,实践角色与同伴、集体、对手的各种关系,从而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完善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以及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格精神[10]。同时,体育活动中能够为大学生营造充分展示个人能力的空间,体育竞争中大学生在遵照比赛规则的前提下,可以尽情发挥和表现自己的特长、个性和自主精神。通过利用体育运动的游戏规则,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正义感。(三)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环境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全面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师生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把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耐心细致的工作。高校体育文明建设通过创设一种人文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校园体育文明建设作为校园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主体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道德水准以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激励、诱导和规范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对陶冶师生员工的情操,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11]。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体育文化,对低俗的文化和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起着导向、约束、矫正、激励、整合与保障的作用,从而能抵制高校体育运动中的不良现象发生,为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四)注重人文情感体验,提高人文技能高校校园体育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智慧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既包括在高校中传播奥运知识、体育人文知识和开展相关学术文化活动,更重在开展各种有益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通过全校师生员工广泛、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实施和加强体育人文精神的教育,已成为当今高校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体育活动具有开放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它能对参与其中的大学生起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和振奋精神状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体育文明建设通过体育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授,以及注重大学生人文情感的体验和人文环境熏陶等,能够提高学生文化心理素质和道德伦理水准,形成高尚的人文价值判断思想体系。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能够有效地发展敏锐的运动直觉,产生运动灵感,有着深刻的运动体验和感悟。运动中需要完成各种身体练习,与他人积极互动和相互交流,并在运动后对自我表现进行及时总结,做好自我评价、内省,以图不断提高运动技术、完善运动技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通过对自我进行正确定位,提高个人心理适应能力,分辨真善美的能力,发展自己的人文技能,并运用正确的人文态度和方法认识、处理身边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正确估计自己,培养自信心,排除出现孤独、郁闷等心理问题起着重要作用,达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四、结语高校体育文明建设以师生共同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独特方式去传播广而博深的体育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崇高的体育科学精神为指导“求真”;以体育人文精神的广、博、深为基础,以崇高的体育人文精神为指导“求善”,在全体高校师生求真、求善的过程中,实现“臻美”的追求,达到真、善、美的高度统一,真正实现体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从而达成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之目的:大学生追求崇高的价值理想,崇尚优良的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养成和采取科学的思维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