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年10期 92-94   出版日期:2009-10-28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现状与对策



体育理论教学作为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育文化知识传授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理论知识教学对指导学生科学锻炼、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和意识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层学校体育教育一直存在着重实践而轻理论的现象,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亦是如此。虽然近年来体育教育改革不断发展与深化,但还是偏重于实践课程层面[1],对理论教学的研究甚少且实效性不强。理论教学已成为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的薄弱环节,体育理论课程建设与发展滞后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鉴于此,我们深感分析研究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的问题与不足,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做法和经验,全面改革,探索创新,构建科学的、符合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国情的体育理论教学体系,对于更好地实现新时期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更好地发挥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及深远的现实意义。一、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现状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这就对体育理论教学的目标、理念及教学时数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有调查显示,对于《纲要》所提出的要求,大部分学校仅仅参照执行了理论教学时数的比值规定,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是不理想的。(一)教学时数偏少,难以形成系统教学我国《纲要》规定的10%的理论教学时数比值,与其他重视终身体育教育的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美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体育理论课一直是必修课,并占了 50%比重的学分[2];日本高校体育教学开设时间为4年,一般先开设2学期的纯体育理论课,由专业教师授课,课时数约占整个体育课的25%,是体育课必修的内容[3];韩国高校体育教学每学期一般规定理论课时为45学时,实践课时为30学时,且理论和实践可任选一项[4];而俄罗斯高校教学大纲中超过50%的内容是在阐述说明理论部分,且内容丰富,逻辑性强[5]。相比之下,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时数是严重不足的,这也直接导致了理论教学难以形成独立的、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既影响学生对体育理论教学意义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从根本上制约了体育理论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二)教学内容不规范、不科学、不系统,理论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教学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学生对体育文化知识的掌握。但由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还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纲要》没有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也没有指定统一的教材,体育理论教学教授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教材,基本上是各校自行选择,良莠不齐,随意性大。有的内容枯燥陈旧,缺乏科学性与时代感,提不起学生的听课兴趣;有的过于追求大而全,结果是蜻蜓点水,收效甚微;还有的甚至将体育课的要求和介绍也作为理论课的内容。这些不规范、不系统、不科学的教学内容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主体需要的分析研究,与运动实践脱节,与现代健身要求脱节,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文化知识的现实需求,教学实效性差而流于形式。(三)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当前,大部分学校体育理论教学还停留在课堂教授的传统形式上,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同时受知识结构的限制,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缺乏深度与广度,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也较差,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进一步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10期李浩智等: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现状与对策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1卷
(四)教学效果差,远期效益小体育理论教学的目标应是让学生运用所学体育知识有效从事体育活动,而检验体育理论教学效果优劣的根本方法也应是考察学生能否有效从事体育活动[6]。在美国,学校体育知识教学提倡“以我为主”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习方式多样化,如书面报告、录像分析、查阅资料、走访优秀运动员等等;理论考试也简单实用且针对性强,这样就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不仅掌握了足够的体育知识,并能独立和熟练地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完善已拥有的运动技能、获得新的技能、保持和发展身体素质、设计个人训练计划等各种体育活动实践[7]。反观我国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还只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呆板程序,学生听或不听, 听了多少, 会不会用, 即学生如何学这一极为重要的中间过程往往被忽视[8],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多只是以理论考试的成绩来反映,而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有效指导自身体育活动这一关键教学效果考察指标被淡化,教学未能有效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学生一旦离开体育环境, 很难从事体育锻炼。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对策(一)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体育理论教学,加强体育理论必修课程的建设与研究要想在仅仅10%的教学时数内完成较为系统的、科学的理论知识传授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体育理论教学,如组织体育文化知识专题讲座、开设体育名师讲坛、制作体育知识宣传橱窗及利用网络资源开办网上课堂等,以此有效补充与延伸理论教学课堂。同时,我们认为,必须大力加强体育理论课程的建设与研究。建议开设体育理论必修课,具体思路为在原有大二年级运动选项课程体系中,结合学生的运动专项选择,开设专项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理论及项目理论两部分,课程成绩占运动选项课总成绩的40%,学生必须同时完成专项实践与专项理论两门课程的学习,且成绩同步合格才能修满运动选项课程学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视度,又可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现实需求,同时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传授也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实践的理性认识,更有利于积极体育态度及持久体育动机的形成。(二)加强理论教材的选编,构建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调整、补充现行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为指导[9],兼顾学生自主选择的运动项目,确定科学化、实用化、健身化的教学内容框架体系。剔除那些陈旧、枯燥、与时代要求脱节、与学生现实需求脱节的教材内容,加强实用性体育知识的传授,如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动损伤与防治、竞赛规则与裁判等[10];充实具有时代气息与观赏价值的教学内容,如运动与欣赏、体育与休闲等。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校体育理论教学质量。(三)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机制,提高教学实际效果教学中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注重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激发,要更多地使用对比、范例、提问、赏析等启发性教学方法,辅之以丰富的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与动口,以有效改善传统理论教学中学生学而不会,学而不用,应付考试的消极学习状态,提高理论教学实际效果。 在成绩考核方面,要尽量避免形式主义,提高理论考试成绩在体育课总成绩中的比重或单列体育理论考核成绩。考核的方式应该多元化,平时可以体育论文、课堂主题讨论的形式进行,学期结束则以开卷或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总之,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推动理论学习与体育实践的融会贯通。(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升理论教学质量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也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提高对理论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理论教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要积极扩展知识面,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提高理论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理论教学讲授技巧;学习掌握各类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全面提高理论教学水平[11]。建议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选拔在每个专业设置专职理论讲师,这样既有益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保持与提高。三、结语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的实施和发展状态是相对落后的,与终身体育目标、现代健身要求不相适应。我们必须突破传统观念束缚,提高对体育理论教学的认识,加强理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加强理论课程现代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更好地发挥体育理论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意义,促进终身体育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