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年08期 51-53   出版日期:2009-08-28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关注大学校园里的租住群体


一、租住群体:出现不是偶然中国大学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社会,大学校园不仅是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的场所,也是他们休闲娱乐的地方,还是教职员工居家过日子的所在,大家已经习惯了大学校园内有规律的生活。学生(尤其是全日制学生)考上大学后,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实行集中管理,学校为在校生提供免费的或低价的住宿服务;教职员工来校后,学校也会为他们安排住房,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并且住房也是一项重要的福利待遇,这一观念已为中国大学的师生员工普遍接受和认同。但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在校生数量剧增,使许多高校校园变得狭窄拥挤,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体育运动场所的超负荷运转现象十分明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教学、科研和办公所需用地,完成招生和培养计划,保证学校不因办学资源的困顿而失去生源,许多学校都在校外征地,投资兴建校外大学生公寓和教工宿舍楼,或是借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扩大学校的容量,缓解学校资源不足、场地紧张的困境。高校自身条件的不足在客观上促使越来越多的师生加入租住的行列。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中对年龄、婚姻限制的放宽,学生自然成分的构成越来越复杂和多元[1];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日趋多元化使部分时间制的求学者越来越多,导致学生们对住宿的选择也趋于多元化;住房制度改革使教职工对自己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越来越多的教职员工选择到校园外居住。但是,在校园外居住的老师有的离学校较远,为了不影响工作,往往都会选择在学校附近租房暂住。另外,对大学生而言,校外租住也有诸如以下方面的原因:(一)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考研许多学校因为管理原因,规定宿舍晚上需断电,这成为许多“开夜车”同学的一大难题。而同一寝室同学生活和学习习惯各不相同,为了拥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和适合个人的作息时间,一些学生选择在校外租房。(二)不适应集体生活和宿舍管理制度,向往自由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注重个性发展,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而按寝室的容纳标准一般要居住4到6人甚至8人,同学之间无私密可言。一些学生为了摆脱学校严格的宿舍管理而选择校外租房以寻找个人的自由空间。(三)享受两人世界,营造“爱的小屋” 不可否认,恋爱在高校已不是什么“新闻”,选择在校外租房的同学中,确实有少数学生是为了和自己的男女朋友同居,尤其是高校附近的日租房,这一现象更是普遍。当问及他们对租房的看法时,他们认为“大学生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2]。(四)家庭条件优越,不满学校住宿条件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一些学校基本公用设施缺乏,后勤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有的学生从小生活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中,不能适应学校大众化的宿舍条件,导致一些学生把目光转向校外租房。二、租住问题层出不穷:欲说还休校外租住,作为一部分师生的生活方式,已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是出于客观无奈,还是主观选择,校外租房师生所要经历和面对的都是真实的生活。他们行色匆匆地往返于住地和校园,构成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和住在校园内的师生相比,他们面临的问题更多。交通方式的选择受很多因素制约,一是从住宿地到学校的距离,其次是经济承受能力,再次就是上课日程的安排。距离不太远的,可以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距离远的就要选择搭乘公交车,有时遇上堵车或情况紧急还得改乘出租车,日复一日,交通费就成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外租住的老师每天出门都必须带好半天甚至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用品,譬如雨具、御寒的衣物等,而大学通常没有固定的教室上课,有的课时还安排在晚上,所以这些老师常常要背着一大堆物品在偌大的校园转来转去,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大学课程安排通常不是连贯的,有时上午两节课之后,要到下午或晚上才有课,中间这段时间的利用对于在外租住的老师来说往往是件很为难的事。坐班的老师还好,可以到办公室小憩,但大多数老师是不坐班的,连办公桌都没有,所以只得到教室或是图书馆借桌子趴一会,若是遇到有的学校教室和图书馆中午要关闭,那这些老师的午间就更难熬了。“我们在校园里没有大本营,就不会有一种归属感。已经几年了,可当我走在校园里,我仍不觉得这是我的学校,它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它,我只是在它的教室里上课,在它的食堂里吃饭,而不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这种感觉是很悲哀,很凄凉的。”这位老师的倾诉也让人感到了租住教师与学校的疏远,这也是因为呆在学校的时间少而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归属感缺失[3]。第8期曾霞:关注大学校园里的租住群体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1卷
以上这几个方面是笔者列举的租住群体中教师的一些不便之处,事实上,租住群体面临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尤其是学生,他们心理上还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差,加上校外环境复杂,他们面临的问题会更多[4]。2004年8月初,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在这份通知中要求:“切实加强学生校外租房的管理。各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解决住宿问题,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此举一时曾招致不少争议。2005年7月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学生住宿管理通知》里又提出,对于大学生校外租房不再禁止,而是制定措施加强管理[5]。面对校内外兴起的一股大学生租房热,一时间,学生、家长、学校众说纷纭。尽管大学生对校外租房有着充分的理由,但是我们却不得不看到,校外租房学生的安全、日常管理和全面的素质培养等新问题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一)居住环境复杂,缺乏安全保障 学校周边环境比较复杂,类似武汉这样的城市外来人员多,人口流动性大,人员构成复杂,社会管理松弛。这些人员同学生一样,都是承租者,同在屋檐下,学生又不具备较高的自我防范意识,容易成为不良分子的目标。尤其对于女学生来说,人身安全则更是令人担忧。同时,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同学租房条件都不是很好。同学们承租的房屋一般比较陈旧,线路老化、电器超龄等潜在安全隐患十分突出。(二)信息沟通不畅,缺乏制度约束失去了学校监管,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往往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把学习放在次要的位置。有的学生甚至聚在一起上网、打游戏、搓麻将打发时间。校外租房没有宿舍作息制度的限制,原本养成的良好作息习惯渐渐因为没有了监管而被打乱。许多大学生在外租房后往往消息闭塞,学校、班级的活动都被耽误,尤其是在就业问题上,因为得不到就业信息而错过了许多的就业机会。有的大学生在外租房后,因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和指导,在思想上生活上易走入误区。(三)人际关系淡漠,集体荣誉感缺失在外租房大学生易形成“离群体”现象[6],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我国高校实行大学生校内住宿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生安全和便于管理,而且集体住宿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使大学生的行为方式自觉符合群体规范与社会要求,校外住宿使学校的这一教育功能缺失。由于脱离了学校宿舍管理和集体生活约束,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减少,参与集体活动机会减少,特别是一部分本就由于不善于与人沟通,个性较强,“不合群”而外出住宿的学生,最终将导致脱离群体,从而失去了锻炼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机会,不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养成。(四)经济负担加重,校外租房开销不小 结合武汉市目前消费水平和房价来看,一套普通的一室一厅住房一月的租金一般在150-300元不等。对不少家庭来说,除了缴纳学校正常的费用和生活费的支出外,再承受这样的租金无疑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三、在外租住者,能为你做点什么?如上所述,校园租住群体的产生,是师生对生活方式多元选择的结果,是非行政力所能杜绝的现象,高校管理者应当因势利导,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对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应当从教育管理入手,探索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这一问题。(一)以人为本,增强后勤服务意识 学生对住宿环境的多元化需要是当代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我们应予以尊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与学校后勤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调整。学生向学校交纳住宿费,便与学校之间建立了一种消费与服务的关系。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的服务条件建设,改善学生住宿环境与住宿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生活和学习的环境。然而,学校宿舍又不等同于旅馆,它还担任着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功能。因此,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和学生生活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可以在宿舍楼安排生活指导老师,在宿舍内为学生加强社区生活指导,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同时对学生在寝室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管,做到以人为本,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把学生吸引到学校宿舍居住[7]。(二)严格把关,完善学生租房手续 对于确需外出租房的学生要严格把关,完善学生租房手续。对于外出租房者仅限于患有慢性疾病或急性传染病,在集体宿舍生活不便者、学校未提供住宿或其它特殊情况者。办理外出租房要完善严格的审核程序,如必须持有当地派出所办理的租赁手续,持家长书面同意的意见及房东的《租赁许可证》、学生处审核后发给《××学校学生外出租房居住审批表》、学生及学生家长签署《外出租房承诺书》等,办完相关手续后,方可在外租房住宿。(三)信息畅通,关注学生生活状况 对于外出租房的学生,老师应主动加强联系,让他们感觉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之情,利用在外相对较好的环境,更加努力学习。在严格完善学生租房手续外,辅导员要及时掌握在外租房学生租房地址、联系方式,对在外租房学生定期进行清查,要求学生定期向辅导员汇报生活、学习等情况,尽早发现学生在外租房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从而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使校外租房学生和校内住宿学生受到同样的关注和教育。(四)正确引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根据校外租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尽可能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为学生的成长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把学生尽量多地吸引到校园里来,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去,让学生主动关注校园、关心校园、接受校园,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校园生活。(五)严格监管,把握教育主动权由于校外租住学生缺乏学校生活上的指导和监管,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时间,不能遵守学校的一日生活制度,造成生活、学习没有规律,成绩下降,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学校要对他们倍加关注,把握教育管理的主动权,在外住宿学生一旦出现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予以教育和纠正,对于情况严重的要求其及时搬回学校居住。四、结语高校必须认真改善学生住宿环境与住宿条件,从尊重学生个性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落实“服务育人”,让学生可以自主、自治,实现自我管理[8],吸引学生自觉地在校内住宿,加强对校外住宿学生的管理和安全保障,做到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9]。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对于租住群体给予关注,为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务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为租住群体增设一些服务项目,不仅可以为租住者提供更多的方便,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可以为学校后勤增开财源,因而不失为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