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年06期 70-73   出版日期:2009-06-28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中式英语”的认知学阐释


由于中西思维模式、文化传统、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人在习得英语的过程中产生了语言和文化的负迁移现象,在习得英语的某个阶段会产生一种带有汉语言文化烙印的英语,在日常的英语表达中,生搬汉语词汇和硬套汉语句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英语偏离标准英语,是在两种语言文化中产生的畸形儿,称之为中式英语[13]。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和宣传的不断扩大,中式英语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实现。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如何克服中式英语的一些消极影响,保留其一些积极因素,习得标准地道的英语应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对中式英语这一“问题”的探讨、研究对于我们解决问题至关重要。一、中式英语研究概述“中式英语”问题开始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 年代,通常被当作学习者的一些习惯性错误来加以纠正。到20世纪80 年代初,部分学者开始认识到“中式英语”问题远非习惯性错误的解释那么简单,进而指出在汉译语言中一些“中式英语”的不可避免。进入20世纪90 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了“中式英语”是世界英语体系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各种新技术新观点被应用进来,形成了诸多的分支,对语言学、二语习得、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在20世纪90 年代,“中式英语”问题还仅仅是停留在学术探讨的框架内的话,在 21 世纪的今天,它已经走出校园,演化成为一个为公众关注的社会性问题。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M) 评选出的 2005 年、2006 年全球十大最流行词汇中,“中式英语”(Chinglish)连续两年榜上有名。该机构进一步指出,中式英语及其他混合性英语的出现,丰富了英语词汇,目前英语词汇量已经突破了100万个。据广州日报报道,一家由荷兰 Chinglish BV 公司在2006 年 10 月 31 日正式推出的 Chinglish.com 网站已经开始正式运营。该公司创立人和首席执行官马利厄斯·伯根表示:“汉语和英语是人类未来的两门重要语言,Chinglish网站的使命在于建立一个汉语和英语共存和互相补充的网络社区,从而促进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交流。”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牛津英语词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汇有 1 000余条,涉及范畴包括饮食类、生物类、宗教哲学类、政治类等。虽然Chinglish这个单词至今还没有被收录入The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但是一些由汉语衍生出来的“中式英语”单词和词组,包括guanxi(关系)和kongfu(功夫)等已经广泛被西方国家认可和使用。近两年,中式英语出现2个特点:一是中文促使英语词汇猛增。2007年2月9日,英国各地被大雪覆盖,《泰晤士报》在当天头版报头的下方,用醒目的红色方框刊出“Will it雪or雨today?”,让英国读者猜到底哪个汉字才是“雪”。事实上,汉语的影响力不只是局限在全球的汉语热,同时,它正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中文词汇成为英语新词汇的主要来源。前不久,位于美国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英语正在经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究其原因是受到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式英语的强烈冲击,不断地创造新词汇,使英语成为世界混合语。根据 “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的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这些新词和词组,不用向母语为英语的人士特别解释都能被理解。二是中国式英语折射时代特征。“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的报告称,逐字翻译的中式英语“很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还有从广东话吃点心的“饮茶”直译过来的drinktea等等,现已成为标准的英文词组。透过这些中国式英语词汇,它们往往能折射出中国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例如,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词汇有:Confucianism(儒家思想),Four Books(四书),Five Classics(五经)。而family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knowledge economy(知识经济),peaceful rising(和平崛起)等词汇又记载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图景。对于“中式英语”的研究,首先,目前学界的普遍看法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于英语语言规则之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不合乎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语言[4]。其次,学者们还讨论了“中式英语”的表现层面。这些研讨主要集中在语音 (音位)、词汇、句法和语篇[5]方面。有些主要以对比分析的方法指出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符合英语表述习惯的问题。最后,此类研究的兴趣和切入点集中在“中式英语”的表现层次上,很少有人探究之所以形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6]。尽管有人依据“中介语”(interlanguage)、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 以及语言迁移 (language transfer) 等理论进行探讨,但此问题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并不是一两篇学术论文所能彻底解决的。随着人们对人类大脑认识的逐步深化,特别是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进一步研究此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7]。第6期颜研等:“中式英语”的认知学阐释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1卷
二、发生认识论对中式英语的成因解释皮亚杰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奠基者,他认为,格局就是个体用来适应和组织环境的认知或思想结构。同化和顺应是格局的建构和发展的两种主要方式。皮亚杰认为同化(assimilation) 就好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是个体把刺激纳入原有的格局之内,同化不能使格局改变或创新。当刺激进入大脑时,个体就根据已有的格局对它同化。但是同化并不能总会成功,因为个体所具有的格局是有限的,并不是包罗万象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体要么建构一个新的格局,要么对原来的格局进行修正。这两种作用方式被皮亚杰称为顺应(accommodation)。通过顺应,原来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变化了,新一轮的同化和顺应又开始。据此,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同化和顺应同样重要,二者应该保持一种平衡[8]。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即认识,至少是认识的一种形式。运用皮亚杰的理论来解释外语学习过程会帮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外语学习的本质,也从另外一方面充分说明了“中式英语”存在的必然性[9]。在我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都是从中学时期才开始接触英语,这就是说他们在学英语之前已完全掌握了汉语并且对中国文化有了基本的了解。按照皮亚杰的说法,他们已具有丰富的关于汉语及中国文化方面的格局。他们开始学习英语时,也就是主体和客体发生作用时,这些格局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大多数学习者对接触到的英语项目按照他们已有的汉语格局进行同化,即按照汉语的规则去理解英语。同化失败后,他们就会创造一个新的英语格局,并说对其进行顺应处理。这里所说的顺应就是摆脱汉语规则的束缚去接受英语规则。依照皮亚杰的观点,同化和顺应都有一个度的问题,两者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衡。如果同化的成分增多,顺应的成分就相应地减少,学习者就没有能力发现事物的区别。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同化的程度加强,意味着受汉语的影响加大,其结果就是,所学的英语就带有中国腔,“中式英语”也就应运而生。当然,由于学习者所处的格局不尽相同,其同化能力也会因人而异,因此每个英语学习者的“中式英语”程度也就轻重有别。三、认知系统模式对词汇负迁移的影响语言迁移包括目标语负迁移和母语负迁移。中式英语反映了母语负迁移现象。从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口语、写作和翻译等方面看,学生在词汇层面出现的负迁移现象相当严重,他们往往不顾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直接把母语的表达方式生搬硬套到英语中去[10]。一般说来,词汇层面的负迁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词汇冗余学习者由于对英语词汇的外延的理解不够确切,往往在实际表达中出现累赘(redundancy) 现象,在遣词造句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例1:Living standards for the people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tinued to rise.改为:Living standards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tinued to rise.例2: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national defense.改为: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national defense.2.搭配错误汉语里能搭配的,英语里不一定能搭配。下面两个例子虽然简单,却是很多学习者容易脱口而出的错误。例3:Welcome you to visit Wuhan!改为:Welcome you to Wuhan!(Welcome后不能带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的补足语。)例4:I very like go shopping with you.改为:I like to go shopping with you very much. (very作为副词修饰动词时,不能采用very +v. 形式,而须写成v.+very+adv.形式。)3.词语误用一词多义是很多语言中的常见现象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含义。学习者往往从中文的角度思考,把要表达的内容直译出来,结果就形成了中式英语。例5:对不起,我把钥匙忘在家里了。→Sorry,I forget my key at home.改为:Sorry,I left my key at home.(动词 “forget”在表示“忘记带某物”时,不与地点状语连用。)例6:再给我们讲个故事吧!→Please tell us a story again!改为:Please tell us one more story! (again虽然可以翻译成“再”、“又”,如:Nice to see you again! 但用在这里就成了同一个故事再讲一遍的意思。)认知心理学旨在说明人类如何加工信息,其核心观念是试图把“认知”概括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如知识的表征与结构、知觉信号的检测、模式识别、注意记忆的结构、模型、学习与记忆策略、思维与解决问题、概念与规则、语言认知的发展、认知的自我监控等,并把人看成是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11]。因此狭义地说,认知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加工心理学[12]。长期以来,认知心理学把学生的认知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生的认知系统模式[13],如图1所示。图1学生的认知系统根据学生认知系统特征和认知基本原理,结合词汇教学的课程特点,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1)根据模式识别模型中特征匹配原理,教学中应适当扩大学生感到难以辨认的词和细微特征,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和比较那些起关键作用的不同特征,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特征匹配的准确性[14];(2)根据认知表征过程中知识结构和知识转化互为因果、合二为一的关系原理,应注意建立语言整体认知系统;(3)根据学生认知系统特征的分析,词汇教学中也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词汇讲授注重对词汇掌握方法的指导,注意对学生的自我元认知,即监控能力的培养[15]。同时,在词汇讲授内容上也不能“一味求新”[16]。四、结语概言之,中式英语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现象,是中国人在学习、使用英语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渡时期和认知阶段。虽然中式英语有损交际的有效性,但不能因此“一棍子打死”。正确地区分、对待和纠正这种畸形英语,充分认识到其合理性和进步性,才能有助于广大英语学习者高效地学习英语,只有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问题才能恰当地解决问题,只有帮助他们知其所以然,才能知其然,才能在英语学习中有所为,有所不为。